[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61119.4 | 申请日: | 201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王晖;田冀;刘振坤;于斌;张雨晴;王盘根;张宇焜;许磊;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成因 油藏 隔层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在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的同一口井的砂岩岩心上按照岩心深度依次提取样品,测量各样品的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并读取泥岩岩心上泥岩层的顶部深度值和底部深度值;将岩心深度及其各自对应的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数据投影到XOY坐标系,X轴代表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Y轴代表岩心深度,其中X轴正序排列,Y轴逆序排列;连接各数据点得到特征曲线;沿Y轴方向,特征曲线中明显回返处的两个样本点的深度值区间内对应的顶部深度值和底部深度值的泥岩岩心上泥岩层即为该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的隔层。本发明简单快捷;识别进行量化,方法具体,降低人为因素,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由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导致的石油物理性质、烃类化学组成与原油质量的显著变化,称作石油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使原油密度增大、黏度变稠、品质变差。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是砂、水、沥青和黏土组成的黏稠的混合物,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高碳氢比特点,是典型的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往往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方法进行开采,而隔层是影响该类油藏开采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对其进行识别对于油砂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指的是能够在成藏期阻隔轻烃物质扩散的泥岩层。前人主要通过露头、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结合研究人员的地质经验来识别隔层,这种方法成本费用高,而且对研究人员地质经验要求高,无法对隔层进行定量识别,操作流程难以标准化,结果不确定性强,不利于油砂的高效、高速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方法,本发明合理、准确、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的同一口井的砂岩岩心上按照岩心深度依次提取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测量各所述样品的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
2)基于步骤1)的所述样品的实验结果,将所述同一口井的砂岩岩心的所述岩心深度及其各自对应的所述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3)读取在步骤1)中所述同一口井的泥岩岩心上泥岩层的顶部深度值和底部深度值并统计汇总;
4)将步骤2)中统计汇总的数据投影到XOY坐标系,X轴代表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Y轴代表岩心深度,其中X轴正序排列,Y轴逆序排列;连接各数据点得到特征曲线;结合该曲线进行识别:沿Y轴方向,所述特征曲线中明显回返处的两个所述样本点的深度值区间内对应的步骤3)中所述顶部深度值和底部深度值的所述泥岩岩心上泥岩层即为该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的隔层。
本发明中,所述烷基萘系列化合物为本领域公知的常识。
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样品按照所述岩心深度等间距连续提取。
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样品按照所述岩心深度间距为1~10m连续提取。
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间距为1m。
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样品的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测量。本发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测量所述样品的烷基萘系列化合物总浓度的方法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用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是以标准化流程指导开发人员开展生物降解成因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工作,方法简单快捷,即使没有丰富的区域地质研究经验的人员也能够即刻上手,将“研究经验”的影响降至最低。
2、本发明基于岩心的原油组分变化识别隔层,使得生物降解类油藏中隔层的识别进行量化,方法具体简便,降低人为因素,结果准确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1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