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以及故障定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57493.7 | 申请日: | 201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杨挺;何文;翟果;罗鑫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52312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定位 环流 单芯电力电缆 双端电源 测量 护层 互联 电流互感器 测量设备 电力电缆 故障电流 故障位置 接地方式 快速定位 故障相 计算量 主绝缘 护套 线芯 变电站 电缆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以及故障定位方法,针对两个变电站之间互联的电缆,采用交叉互联的护层接地方式下,对护套电流进行测量。通过采集得到的护层电流互感器的环流数据,与故障相上测得的线芯故障电流对比,可以对故障位置进行判断和定位。本发明所公开的故障定位方法简单易行,所需测量设备简单,计算量小,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对电力电缆主绝缘故障定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检测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以及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力电缆系统的发展,110kV交联聚乙烯单芯高压电力电缆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缆负荷也日益增大,但是大量单芯高压电缆的投入运行使得电缆接地电流过大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通常电缆敷设在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因此需要考虑系统为双端电源,连接在电缆两端的情况。
电缆主绝缘击穿后引起的电缆短路时,电缆线芯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护套流向大地,由于电缆线芯电流非常大,高压电缆的负荷电流经常可以达到几百安培,因此,使得金属护套接地电流突然增大,造成金属护套温度升高,功率损耗突然增大,并且击穿电缆外绝缘。因此电缆主绝缘击穿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短路故障,应迅速采取措施,对电缆进行维修。
长距离电缆常常会由于现场施工被外力破坏导致护层接地故障,甚至是主绝缘发生故障。使用常规故障定位检测,如电桥法、行波法等方法,需要在现场对全线电缆沿线测量,检修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基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检测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每条电缆线路缆芯的首端与末端均设有电流互感器,来监测线路上流过的电流,利用护层交叉互联系统上设置有的电流互感器监测环流。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接地故障定位结构及其故障定位方法,将针对双端电源系统下的电缆护套进行环流监测,在发生主绝缘故障状态下测量护套环流值,将线路上的若干组环流数据与线路电流进行对比,根据不同故障接地点下的环流特性,进而进行故障判断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的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待测电缆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包括a、b、c三相,其特征在于:每段交叉互联主段a、b、c三相的首端和末端接地线路上,均接有电流互感器,每主段共有6个;每条电缆线路的缆芯首端和末端设有电流互感器。
基于双端电源系统与环流测量的单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结构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各相电缆缆芯的首、末端测量电流,各个电缆主段的接地端处测量各回各相护套环流值;
步骤二,观察各相环流值,正常情况下,各相环流应接近于0,若某相出现环流较大情况,设该相为第n回x相,即该相首端护套环流Isnx>0,且某一相电缆缆芯流过较大电流,则可以判断该相护套及其串联的护套存在单相接地故障,进而可以判断其故障位置,判断方式如下:
1)对交叉互联每段按顺序分别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7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