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52381.2 | 申请日: | 201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8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的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锐海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器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及插座,插座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充电过程中出现问题电路短路,产生高温,温度感应器感应,开启集气室,向吹气气缸通气,吹气气缸伸出使一号正极块与二号正极块断开,一号负极块与二号负极块断开,避免插座及汽车受到损伤;一号正极块、一号负极块、二号正极块和二号负极块端面均为锯齿状,防止灰尘阻碍通电,吹气气缸伸缩轴上设有气孔,当吹气气缸进气时,由于进气速度大于气孔出气速度,吹气气缸伸出,同时气体从伸缩轴上气孔排出,可达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无污染,噪声低,能源效率高,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得电动汽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大汽车公司也有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和产品,发展最快和最具有当前需求的就属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使用车载电池所储存的电能作为其行驶的动力,但是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远不如汽油、柴油,导致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比较短,而且受电池使用特性的限制,需要频繁充电。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结构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结构,充电桩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口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安全性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直接安装在地面上,存在易被汽车碰撞,在水位上涨时无法及时进行预防及插头组件无自保护机制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插头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插头组件,在充电过程中出现问题电路短路,产生高温,温度感应器感应,开启集气室,向吹气气缸通气,吹气气缸伸出使一号正极块与二号正极块断开,一号负极块与二号负极块断开,避免插座及汽车受到损伤;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插头组件,插块上两个一号正极块之间的距离与圆筒中两个二号正极块之间的距离一致,一号正极块、一号负极块、二号正极块和二号负极块端面均为锯齿状,防止灰尘阻碍通电,通电机构设置两组,任意一组均可保证完成通电充电工作,提高使用寿命。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使用插头组件,当吹气气缸进气时,由于进气速度大于气孔出气速度,吹气气缸伸出,完成断电,同时气体通过吹气气缸伸缩轴上气孔排出,可达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充电桩存在易被汽车碰撞,在水位上涨时无法及时进行预防及插头组件无自保护机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充电桩上安装具有短路自保护作用的插头组件;
S2:使用50cm高的橡胶块作为充电桩基座,防止汽车停车碰撞导致充电桩变形;
S3:S2中橡胶块侧面均匀布置倾斜角为30°的通孔;
S4:在橡胶块的通孔中安装风扇,风扇通过细绳连接充电桩电源开关,当在雨水天气,水位上涨进入橡胶块通孔中,带动风扇旋转,风扇缠绕细绳,将充电桩电源关闭,防止充电桩进水后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锐海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锐海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2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