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减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2040.5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7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勋;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6/00 | 分类号: | F16D66/00;F16D65/14;F16D121/20;F16D127/02;F16D12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制动器 力矩 减小 装置 | ||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减小装置,包括摩擦片、连杆、支架、卡钳支架延伸架、卡钳支架、制动盘,摩擦片位于制动盘的右侧。还包括有线圈、磁体、测距仪。连杆的左端和摩擦片固连。线圈、磁体、测距仪均和支架固定相连。其中线圈位于磁体的左侧,测距仪位于线圈的左侧。优点是: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问题,从而降低新能源车工作时消耗整车的动能比较大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成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减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正常制动时,油液被压入内、外两轮缸中、其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将两制动块压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矩而制动。此时,轮缸槽中的矩形橡胶密封圈的刃边在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微量的弹性变形。放松制动时,活塞和制动块依靠 密封圈的弹力和弹簧的弹力回位。由于矩形密封圈刃边变形量很微小,在不制动时,摩擦片与盘之间的间隙每边只有0.1mm左右,它足以保证制动的解除。又因制动盘受热膨胀时,其厚度只有微量的变化,故不会发生“托滞”现象。矩形橡胶密封圈除起密封作用外,同时还起到活塞回位和自动调整间隙的作用。如果制动块的摩擦片与盘的间隙磨损加大,制动时密封圈变形达到极限后,活塞仍可继续移动,直到摩擦片压紧制动盘为止。解除制动后,矩形橡胶密封圈将活塞推回的距离同磨损之前相同,仍保持标准值。拖滞力矩较大时,当驾驶员解除制动时,放松了制动踏板,但是车轮制动器仍全部或局部处在制动状态,不能迅速解除制动的现象。将导致制动鼓【盘】发热,行驶阻力增大。因此,传统盘式制动器,拖滞力矩一直是困扰主机厂的问题,该力矩过大时,消耗整车动能,造成续航不理想。在电动车中,因对续航更加敏感,拖滞力矩是否合理就更加重要。
现有的制动器拖滞力矩解决方法,多采用增加回位支架,或矩形圈刚度的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拖滞,但因为结构原因,并不能真正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的装置。
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减小装置,包括摩擦片、连杆、支架、卡钳支架延伸架、卡钳支架、制动盘,摩擦片位于制动盘的右侧。还包括有线圈、磁体、测距仪。连杆的左端和摩擦片固连。 线圈、磁体、测距仪均和支架固定相连。其中线圈位于磁体的左侧,测距仪位于线圈的左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车辆在正常制动时,测距仪监测测距仪到摩擦片的距离L,获得做大距离数据;
当车辆制动解除后,测距仪得出此时测距仪到摩擦片的距离,该距离L1,此时
如果,L≥L1+0.2±0.1,则表明测距仪到摩擦片的距离正常,拖滞力矩在范围内,装置不工作;
如果,L<L1+0.2±0.1,则表明测距仪到摩擦片的距离过小,于是线圈通电,产生磁力,与磁极相斥。推动摩擦片远离制动盘,从而减小拖滞力矩。
本发明在传统EPB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线圈及测距仪等,可以保证拖滞力矩始终在设计状态,具有结构合理,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问题,从而降低新能源车工作时消耗整车的动能比较大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成绩,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新能源车用制动器拖滞力矩减小装置。
作为优选,连杆的右端穿过线圈、磁体的中心。连杆的右端和线圈、磁体活动相连,这样有利于线圈、磁体安装时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工作性能。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位于制动盘的左侧。
作为优选,测距仪固定位于与线圈的外缘对应的位置。本优选方案,结构合理,有利于测距仪的安装和使用。
作为优选,连杆为阶梯轴,连杆的左端的直径大于连杆的右端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2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