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1637.8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季昌芸;李元清;江少帅;姜再鹏;徐晓峰;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希尔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8;H01B7/22;H01B7/28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荷探测电缆 内钢丝 铠装层 电阻 铠装 绝缘层 钢丝铠装层 铜绞线 圆环形 密闭 环套 绞合 钢丝 外层环套 微细 耐磨 钢管 电缆 | ||
本发明属于承荷探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包括位于中央的一组或多组铜绞线,铜绞线的外层环套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层绞合环套有内钢丝铠装层,内钢丝铠装层由一组横截面为圆形的钢丝和微细钢管电缆围成密闭的圆环形,内钢丝铠装层绞合环套有外钢丝铠装层,外钢丝铠装层由一组横截面为扇梯形的钢丝围成密闭的圆环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结构设计巧妙,表面光滑耐磨,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承荷探测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测井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型测井仪器的问世,与之配套使用的承荷探测电缆生产技术日益完善,这类电缆作为挂重仪器测量用连接线,主要用于各类油,气井的测井、射孔、取芯等作业;也可用于海洋调查,河流、港湾、水利、水文测量以及煤田地质勘探、地热测井等方面。单芯电缆在下井时,由于需要铠装层作为电流回路,铠装层电阻大的问题对仪器下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所提问题,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解决目前单芯承荷探测电缆铠装电阻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包括位于中央的一组或多组铜绞线,铜绞线的外层环套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层绞合环套有内钢丝铠装层,内钢丝铠装层由一组横截面为圆形的钢丝和微细钢管电缆围成密闭的圆环形,内钢丝铠装层绞合环套有外钢丝铠装层,外钢丝铠装层由一组横截面为扇梯形的钢丝围成密闭的圆环形。
进一步优化,所述铜绞线为软铜绞线。
进一步优化,所述绝缘层为改性聚丙烯或氟塑料绝缘层。
进一步优化,所述铜绞线的每条铜丝的横截面为圆形,铜绞线包括一条中心线和包裹在中心线外的一层绞线层。
进一步优化,所述铜绞线与内钢丝铠装层捻向相反,内钢丝铠装层与外钢丝铠装层捻向相反。
进一步优化,所述微细钢管电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包裹的钢管、绝缘层、铜绞线;铜绞线的每条铜丝的横截面为圆形,铜绞线包括一条中心线和包裹在中心线外的一层绞线层。
进一步优化,所述改性聚丙烯或氟塑料绝缘层的厚度为0.55-1.2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钢丝铠装层内的钢丝和微细钢管电缆均匀分布,钢丝和微细钢管电缆直径为0.4-1.47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外钢丝铠装层内的钢丝为扇梯形钢丝,且均匀分布,外钢丝铠装层厚度为0.4-1.47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低铠装电阻承荷探测电缆,结构设计巧妙,表面光滑耐磨,适宜推广使用;内铠装层有若干条微细钢管电缆,它从外到内为依次包裹的钢管、绝缘层、铜绞线,同等粗细的铜丝比钢丝电阻小,此处的铜绞线的直径远远小于钢丝的直径,内铠装层的微细钢管电缆并联后作为数据线,整体的电阻就小了。内钢丝铠装层电阻降低为原电缆电阻的1/5,可使井下信号顺利快速地传递到地面解调设备;组成外钢丝铠装层的钢丝采用扇梯形,极大地减小了铠装钢丝之间的缝隙,扇梯形钢丝有效地增大钢丝的摩擦面积,从而避免电缆磨损导致的电缆性能以及电缆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电缆外表光滑耐磨,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电缆遇阻、遇卡问题的出现,同时能够减少液体腐蚀物进入电缆内部,防止电缆内部钢丝被腐蚀,保证电缆的抗拉强度,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井下油液溢流到井面,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保护。钢丝绳内部缆芯铜绞线可传递信号,实时传输钢丝绳的张力,井下温度、压力等,避免盲目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希尔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希尔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1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