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48707.4 | 申请日: | 201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康然;谢林;邓蓉蓉;周长圣;乔昕;缪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然 |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8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 中医诊疗系统 人工智能 开方 数据采集模块 处方 数据信息发送 采集 科学客观 数据信息 应用过程 诊断结果 智能设备 终端设备 大数据 诊疗 存储 分析 发送 缓和 决策 矛盾 发现 学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开方模块以及终端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同时发送至数据库管理模块和开方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对结果进行存储;开方模块根据结果给出建议处方。该中医诊疗系统依托智能设备便捷采集望、闻、问、切的四诊信息,科学客观地对患者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诊断结果和处方,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并提高了诊病速度;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数据的不断收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学习,不断提高诊疗决策的准确性,总结甚至发现新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就医难、看病贵的矛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诊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属于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健康养生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医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青睐中医。但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在较大程度上与医生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号难求,造成了求医难的尴尬局面;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形成了隐形成本,导致看病贵的现象。
鉴于上述原因,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够将中医四诊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累积四诊大数据,必将能够提高诊病能力和诊病速度,也能够减少诊断结果对于医生经验的过分依赖,为中医服务插上翅膀,使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医诊疗系统,辅助医生得到诊断结果并给出建议处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开方模块以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分为医生端和患者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同时发送至数据库管理模块和开方模块;所述数据库管理模块对结果进行存储,实时更新系统数据,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通过自学习和人工干预不断提高和完善数据库;所述开方模块根据结果给出建议处方并反馈至医生端,由医生确认后发送至患者端。
优选地,前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视频采集、图像采集、声音采集、脉象采集及手工录入多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数据采集,得以将患者的信息全面采集。
更优选地,前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望诊采集单元:采集患者的面部、舌部及全身的图像或视频信息,或者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输入上述信息;
闻诊采集单元:采集患者的语音、咳嗽、呼吸等声音信息,或者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输入上述信息;
问诊采集单元:采用交互式问答的方法获得患者的症状信息;
脉诊采集单元:采集患者的脉象信息;
以上四个采集单元与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不谋而合,使诊断结果可信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然,未经康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87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病理辅助诊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医内科远程在线诊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