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RFID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梁机点检管理系统及检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8700.2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0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沈毅祥;高钰敏;张艳波;曹志勇;李永红;谢邦天;蔡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终端 后台服务平台 点检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平台 指纹识别技术 数据交换 提梁机 一对多 读取 车辆管理信息 远程信息交换 存储信息 地点标识 获得设备 健康状况 人员信息 设备信息 生产事故 预防设备 大数据 对设备 比对 点检 上传 预判 存储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采用RFID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梁机点检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平台、多个后台服务平台和多个手持终端,信息管理平台与后台服务平台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交换,后台服务平台与手持终端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交换;还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手持终端用于读取RFID标签上存储信息,手持终端还能记录和上传检点信息;RFID标签上存储的信息包括地点标识、人员信息和设备信息。本发明通过远程信息交换,获得设备的点检信息,通过车辆管理信息平台获得车辆当前的使用情况,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设备状况进行纵比,横比对当前的健康状况得到最合理的判断和最可能的预判,预防设备故障,进一步避免生产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点检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RFID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梁机点检管理系统及检点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最接近技术为NFC手持点检系统。一种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按序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NFC技术的按序点检系统,包括设备管理器、按序点检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管理器,用于提供需要点检设备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需要点检设备的名称和位置,需要点检设备的NFC标识及对应的点检项;按序点检设备,与所述设备管理器连接,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需要点检设备的名称和位置获得需要点检设备的NFC标识以及所述NFC标识对应的点检项。
现有的技术对于提梁机这种大型特种设备,因其复杂,昂贵,工地偏远,且体积巨大,对工程的作用无可替代,目前的点检系统具有以下问题:
提梁机属于桥梁建设专属设备,经常使用在偏远的工地,而且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相聚遥远,设备的点检完全依赖于现场人员。
缺乏图像信息,多采用数据,或者文字描述,对事后追寻及远程管理人员无法形成直观的现场状态,部分项目使用视频监控作为远程点检手段,投入大,维护运行费用大(视频流量费高),一般清晰度有限,高清设备的投入资金和视频流量费用高昂,设备利用率低,长时间运行后保存的视频文件体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缩短档案留存时间的办法解决容量问题,而且只在点检时开机看一下随后关闭,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因此,需要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检点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采用RFID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梁机点检管理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RFID及指纹识别技术的提梁机点检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平台、多个后台服务平台和多个手持终端,信息管理平台与后台服务平台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交换,后台服务平台与手持终端进行一对多的数据交换;还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手持终端用于读取RFID标签上存储信息,手持终端还能记录和上传检点信息;RFID标签上存储的信息包括地点标识、人员信息和设备信息。
进一步地,手持终端设置有输入模块、第一储存模块、查看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高清拍照模块和第一数据交换模块,其中,输入模块、查看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高清拍照模块和第一数据交换模块均单独和与第一储存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后台服务平台包括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第二储存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第二数据交换模块,其中,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第二数据交换模块分别与第二储存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人员信息包括姓名、职位、相关证件照片(操作证,驾驶证,上岗证之类证明其具备设备所需点检技能的证明)和指纹数据;
设备信息包括名称,型号、编号、点检位置和点检要求。
进一步地,手持终端、后台服务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采用WIFI或4G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该检点管理系统的提梁机检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微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8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