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桩结合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8033.8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栋;吉佳宇;谢政廷;李冬;毛欣;曹丽娟;钱惠英;朱彬彬;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5/10;E02D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4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体 预制板 护岸 连梁 两端部 冠梁 种板 施工 环境友好型 河道护岸 相对设置 注浆材料 岸坡 离岸 相向 侧面 投资 | ||
1.一种板桩结合护岸,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多根第一PC壁体桩(2),多根所述第一PC壁体桩(2)沿岸坡间隔排列;相邻两根所述第一PC壁体桩(2)中相向的侧面上开设有凹槽(21);
多组预制板(3),每组所述预制板(3)的两端部插设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PC壁体桩(2)的凹槽(21)内;
注浆材料(4),所述注浆材料(4)注设在所述预制板(3)两端部与所述凹槽(21)之间;
冠梁(5),所述冠梁(5)形成在所述第一PC壁体桩(2)和所述预制板(3)的顶部;
多根第二PC壁体桩(6),所述第二PC壁体桩(6)与所述第一PC壁体桩(2)相对设置且远离所述岸坡;
第一连梁(71),所述第一连梁(71)形成在所述第二PC壁体桩(6)的顶部;
多根第二连梁(72),所述第二连梁(72)的一端部与所述冠梁(5)相连接且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梁(7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3)由多块拼接板(32)装配而成,每块所述拼接板(32)的上侧面形成拼接槽(31)且下侧面形成拼接凸起(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包括第一槽体(2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体(211)内侧且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槽体(212),所述第一槽体(2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体(21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壁体桩(2)的中心处还开设有与其同心的第一通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壁体桩(6)的中心处还开设有与其同心的第二通孔(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PC壁体桩(2)的宽度,所述第一PC壁体桩(2)的宽度大于所述预制板(3)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梁(7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PC壁体桩(6)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梁(7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PC壁体桩(6)的宽度。
8.一种装配式板桩结合护岸的施工方法,所述的护岸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护岸,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按照所述岸坡设计参数,预制或购置所述第一PC壁体桩(2)、所述第二PC壁体桩(6)、所述拼接板(32)、所述冠梁(5)、所述第一连梁(71)、所述第二连梁(72);
B、将所述拼接板(32)拼接成所述预制板(3);
C、沿所述岸坡沿线定位,采用三轴搅拌桩成槽;
D、通过导槽定位,依次插入所述第一PC壁体桩(2)、所述第二PC壁体桩(6),
E、对准所述凹槽(21)的位置,插入所述预制板(3);
F、在所述凹槽(21)内注入所述注浆材料(4),使得所述第一PC壁体桩(2)与所述预制板(3)密封完全;
G、重复上述B-F步骤,将所述第一PC壁体桩(2)与所述预制板(3)不断连接在一起;
H、在所述预制板(3)和所述第一PC壁体桩(2)顶部放置所述冠梁(5)、所述第二PC壁体桩(2)顶部放置所述第一连梁(71)、所述第二连梁(72),从而形成所述板桩结合护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80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系统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板桩结合护岸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