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46764.9 | 申请日: | 2018-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勇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装置 氯化反应尾气 控制箱 吸收罐 低浓度氯化氢 高浓度氯化氢 环境问题 节能环保 使用寿命 尾气处理 尾气污染 尾气吸收 整个结构 缓冲罐 氯化氢 浓盐酸 喷淋液 水喷淋 吸附罐 余气 紧凑 环保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缓冲罐、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氯化氢余气吸附罐和控制箱;本发明通过改进之后不仅解决了现有方式中不环保的问题,而且在实施时先采用水喷淋的方式、之后采用低浓盐酸作为喷淋液,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该装置对尾气吸收效率高,尾气处理成本低,避免尾气污染的吸收装置,且它的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本发明操作时由控制箱予以控制,整个流程简单、整个结构紧凑;与现有同类型装置相比也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化反应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的污染源有废气、废水和废渣,如果未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很不环保;对于工业废气来讲,氯化氢气体是属于常见的废气,而工业对氯化氢处理时往往需要多台塔进行串联吸收,费时费力效率低,也不环保。
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这些处理装置在处理氯化氢尾气时,还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现有的一些处理装置在处理氯化氢尾气时,对氯化氢吸收器常采用石墨材质,石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成本相对较高,不环保;其二,现有的一些处理装置采用喷淋方式吸附氯化氢气体,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对氯化氢气体的浓度检测,因而不能根据其浓度状况来进行分开吸附,故处理过程中效率较差;其三,现有的一些处理装置在采用喷淋方式吸附氯化氢气体时,仅仅喷淋之后就直接排放,然而在所排放的余气中难免还会有少量低浓度的氯化氢混杂,倘若直接放排的话势必也不环保。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通过改进不仅解决了现有方式中不环保的问题,而且本专利在实施时先采用水喷淋的方式、之后采用低浓盐酸作为喷淋液,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该装置对尾气吸收效率高,尾气处理成本低,避免尾气污染的吸收装置,且它的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本发明操作时由控制箱予以控制,整个流程简单、整个结构紧凑;与现有同类型装置相比也更加节能环保。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该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缓冲罐、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氯化氢余气吸附罐和控制箱;缓冲罐通过第一管道连通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且在第一管道上设置第一控制阀;同时,缓冲罐还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且在第二管道上设置第二控制阀;
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和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分别外接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通过第三管道连通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且在第三管道上设置第三循环泵,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通过第四管道连接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低浓度氯化氢吸收罐再通过第五管道连接至氯化氢余气吸附罐;同时在缓冲罐中设置氯化氢浓度检测器,该氯化氢浓度检测器通过线缆连接至控制箱,控制箱的输出端连接并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
因此本发明通过上述改进后,不仅解决了现有方式中不环保的问题,而且本专利在实施时先采用水喷淋的方式、之后采用低浓盐酸作为喷淋液,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该装置对尾气吸收效率高,尾气处理成本低,避免尾气污染的吸收装置,且它的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本发明操作时由控制箱予以控制,整个流程简单、整个结构紧凑;与现有同类型装置相比也更加节能环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还包括冷凝罐,冷凝器位于缓冲罐前端;在尾气处理时:含有氯化氢的尾气先输送至冷凝罐中,能够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便于后面的各个环节操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氯化反应尾气吸收装置,且在第三管道上设置计量装置,由计量装置对向高浓度氯化氢吸收罐中喷淋的低浓盐酸予以计量,便于后期控制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勇,未经陈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6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处理装置、工作方法及其清洗方法
- 下一篇:多能源气体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