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复合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6211.3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长升吉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3/00 | 分类号: | C05F3/00;C05F11/00;C05F3/06;C05F17/90;C05G5/12;C05F17/8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枣庄小度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2 | 代理人: | 周莉 |
地址: | 150314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复合 有机肥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料,公开了一种高产复合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其包括步骤一:选取动物粪便或秸秆作为有机肥原料;步骤二:将步骤一中选取的有机肥原料通过预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步骤三:将预处理后的有机肥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发酵腐熟物料;步骤四:将发酵腐熟物料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步骤五:将烘干后的有机肥料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步骤六:将粉碎后的有机肥料通过造粒机造粒,然后包装入袋。本发明通过对有机肥原料在发酵之前进行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肥原料后续发酵效率,且能够有效杀除原料中的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提高有机肥功效,减轻作物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料,尤其涉及了一种高产复合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成为人们的追求,因此有机农业的兴起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生物杀虫剂代替化学杀虫剂为有机农业中的主要手段,其能够有效减小环境污染,增长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增收。
有机肥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进行发酵腐熟处理,发酵腐熟处理会散热升温,但该温度一般只能上升至50℃-70℃,对于一些耐高温病菌、虫卵等无法去除,且现有的有机肥料生产时,大部分是将有机肥远离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时间一般需要1-2周,发酵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有机肥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种高产复合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高产复合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动物粪便或秸秆作为有机肥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选取的有机肥原料通过预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
步骤三:将预处理后的有机肥原料进行发酵,得到发酵腐熟物料;
步骤四:将发酵腐熟物料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
步骤五:将烘干后的有机肥料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
步骤六:将粉碎后的有机肥料通过造粒机造粒,然后包装入袋;
其中,步骤二中的预处理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预处理壳体,预处理壳体的右侧壁上设有进料门体,预处理壳体底面上固定有一垂直于预处理壳体底面的分隔板,分隔板将预处理壳体内部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均设有液体培养液,且左腔室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与预处理壳体外部电连接的加热板,右腔室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循环冷却水管;
还包括能够浸入左腔室或右腔室的液体培养液内的原料盛放框;原料盛放框呈网状框体结构,预处理壳体内且位于预处理壳体的上端部设有框体移动机构;框体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在预处理壳体右侧壁外表面上的横向气缸和固定在预处理壳体内表面上的横向安装板,横向安装板的上表面上设有沿预处理壳体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内设有滑板,横向气缸的活塞杆穿过预处理壳体且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滑板的侧面上,滑板能够在横向气缸的作用下沿滑槽内侧壁做直线往复运动;滑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纵向气缸,纵向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向安装板且能够伸入左腔室或右腔室内,原料盛放框固定连接在纵向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框体移动机构根据需要控制原料盛放框的位置,使得有机肥原料能够先进行高温杀菌且接种耐高温的有益菌,然后再融合低温发酵剂,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作为优选,步骤二中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将需要处理的复合有机肥原料放入原料盛放框内;
步骤(2):在左腔室内装入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液体培养液,在右腔室装入含有低温发酵剂的液体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长升吉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长升吉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6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