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及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45787.8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翀;万健;徐若齐;梅林;谢登辉;叶鑫宇;朱煌荣;赵益涛;童庆;何智;谢晓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翀 |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18;A61L27/50;A61L27/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杨桂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工程支架 骨修复材料 光热 制备 油包水乳液 预制件 化疗 打印机墨水 大段骨缺损 高分子材料 水溶性生物 打印参数 打印墨水 骨传导性 骨引导性 化疗药物 活性材料 力学特性 溶剂自然 三维模型 生物陶瓷 应用软件 油性溶剂 肿瘤切除 组织工程 组织结构 成型室 促进骨 仿生骨 乳化剂 油溶性 打印机 粉体 挥发 打印 无毒 修复 | ||
1.一种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油溶性高分子材料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份,生物陶瓷粉体大于0且小于等于200份,油性溶剂大于0且小于等于200份,水溶性生物活性材料大于0且小于等于10份,水10-30份、乳化剂大于0且小于等于5份,化疗药物大于0且小于等于1份,以及光热制剂大于0且小于等于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水溶性化疗药物或油溶性化疗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化疗药物为盐酸阿霉素(DOX)或环磷酰胺;油溶性化疗药物为紫杉醇(PTX)或多西紫杉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LA、PDLLA)、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合成可降解高分子包括DLLA/GA共聚物或PCL类的聚内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制剂为黑磷纳米片层(B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聚乙烯醇(PVA)、司盘、吐温或纤维素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陶瓷粉体为β-磷酸三钙或微米至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水为去离子水,油性溶剂为二氯甲烷或氯仿,水溶性生物活性材料为成骨多肽或成骨生长因子。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热化疗骨修复材料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打印墨水的制备:将光热制剂分散溶于油性溶剂中形成光热制剂/油性溶剂溶液,然后将油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光热制剂/油性溶剂溶液中,用搅拌器搅拌至油溶性高分子材料完全溶解,形成光热制剂/油溶性高分子材料溶液,接着将生物陶瓷粉体分散溶于光热制剂/油溶性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形成光热制剂/生物陶瓷粉体/油溶性高分子材料溶液;将乳化剂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将水溶液和光热制剂/生物陶瓷粉体/油溶性高分子材料溶液混合后通过超生细胞破碎仪分散获得复合油包水乳液,再将水溶性生物活性材料溶于水中形成成骨多肽水溶液,接着再将成骨多肽水溶液与复合油包水乳液搅拌混合形成油包水乳液,将该油包水乳液移送至三维打印机墨盒作为打印墨水;其中,若化疗药物为水溶性化疗药物,则将该水溶性化疗药物与乳化剂一起溶于水中,若化疗药物为油溶性化疗药物,则将该油溶性化疗药物与光热制剂一起溶于油性溶剂中;
通过CAD应用软件对组织工程支架进行建模预处理得到组织工程支架三维模型,对组织工程支架三维模型分层切片,并设置三维打印设备的打印参数;
待三维打印设备的成型室温度降至0到-80℃时,进行三维低温打印得到组织工程支架预制件;
待组织工程支架预制件内的溶剂自然挥发后得到组织工程支架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制剂与油性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大于0小于0.01g/ml;生物陶瓷粉体与油溶性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是1-2.5;水溶性生物活性材料与水的质量体积比大于0小于等于0.05 g/ml;乳化剂与水的质量体积比大于0小于0.05 g/ml,化疗药物与水或者油性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大于0小于0.05 g/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得到的组织工程支架成品的孔隙率为40~95%,一级孔径为100~2000μm,次级孔孔径为1~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翀,未经王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57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