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超稠油防砂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44410.0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佘梅卿;李鹏;苗玉礼;查旋;杨玉山;刘若虚;李娅琪;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6;F04B53/12;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超稠油防砂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超稠油防砂泵。特超稠油防砂泵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管组件及其内布置有的泵筒组件,泵筒组件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外界进油通道,泵筒组件中设有沿上下方向往复动作以通过泵筒组件内腔抽油的柱塞组件,泵筒组件和柱塞组件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泵筒组件内腔通断的进油阀结构,进油阀结构包括设置在泵筒组件上的密封阀座,以及与密封阀座配合使用的沿上下方向可相对滑动设置在柱塞组件上的密封阀芯。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抽油泵的下游动凡尔需要借助泵筒或上柱塞内压强的变化才能打开的结构设计,使得原油的上行不需要克服下游动凡尔中游动阀球的重力作用,更适用于稠油的开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超稠油防砂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稠油或高粘油的开发主要依赖抽稠泵进行开采,而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要求抽稠泵不仅能够进行稠油的抽取,还需要为后期向地层注入蒸汽提供便利。另外,由于稠油含砂现象普遍存在,采用一般的抽稠泵进行含砂稠油的开采时,砂子容易卡在柱塞和泵筒之间,轻者造成泵筒和柱塞的拉伤,重者直接发生砂卡现象而使抽稠泵停止工作。而且,由于稠油粘度较高,柱塞进行下冲程时稠油对柱塞施加的粘滞阻力较大,妨碍了柱塞进行下冲程的效率。如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
授权公告号为CN2547906Y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筒式特超稠油防砂抽油泵,上述抽油泵包括柱塞总成、安装在柱塞总成上端的固定凡尔、泵筒、安装在泵筒上端的游动凡尔、上沉砂管、下沉砂管、支杆以及柱塞桥式固定支架,上沉砂管和下沉砂管与其内部的泵筒和柱塞桥式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沉砂通道,沉砂通道的设置使得油液中的砂砾可以经由沉砂通道排出,避免了卡泵和砂堵现象。抽油过程中,抽油泵的泵筒在抽油杆的带动下上行,此时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之间的进油空间增大,泵筒内进油空间的压强降低,由于游动凡尔上端压强大,下端压强小,游动凡尔处于关闭状态;但是固定凡尔上端压强小,下端压强大,固定凡尔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原油经由固定凡尔进入泵筒内的进油空间。当泵筒在抽油杆的带动下下行时,此时泵筒内的进油空间缩小,泵筒内进油空间的压强增大,此时游动凡尔打开,固定凡尔关闭,从而将泵筒内的原油经由游动凡尔压入油管内。
此外,授权公告号为CN204941874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置式抽稠泵,该抽稠泵包括上泵筒、偏心阀和下泵筒,上泵筒内从上至下导向移动装配有中空的上柱塞,上柱塞的上端连接有上游动阀,上柱塞的下端依次连接有下游动阀、进油阀以及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下泵筒中的下柱塞。上、下柱塞上行时,抽油泵外侧的原油依次经过偏心阀上的进油口、进油阀上的进油孔、下游动阀进入上柱塞的中空内腔内,此过程中上游动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游动阀处于开启状态;上、下柱塞下行时,上游动阀打开,下游动阀关闭,此时位于上柱塞的中空内腔中的原油经上游动阀进入油管内,即完成一个抽油循环。
从上述动筒式特超稠油防砂抽油泵与偏置式抽稠泵抽油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下游动阀(固定凡尔)的打开均需要利用泵筒或者上柱塞内压强的变化来实现,当泵筒或者上柱塞内的压强变化较小时,下游动阀(固定凡尔)很容易发生不能充分打开的现象,此时原油的上行需要克服下游动阀(固定凡尔)中游动阀球的重力作用,这会降低抽油泵或抽稠泵的泵效,影响油田的开采效率。特别是稠油开采时,由于稠油本身具有很大的粘滞力,稠油的开采需要的抽力更为强劲,当下游动阀(固定凡尔)不能很好的工作时,将会影响油田的开采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超稠油防砂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抽采时抽油泵需要克服固定凡尔的重力作用,增大了原油上行负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超稠油防砂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风力清洁设备
- 下一篇:一种管材加工用环形打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