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的验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42752.9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1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大江;陈传宝;邵凯;程帆;赵忠明;刘照智;韩洋;何燚;李波;曹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F04B5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5 | 代理人: | 张伟凤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驱动 介质 输送 系统 验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的验证系统,包括:电机1、液压泵2、液压马达3、磁力泵4、第一手动球阀5、第二手动球阀6、小流量流量计7、大流量流量计8、第一过滤器9、第一气动球阀10、循环水箱11、第二气动球阀12、第三气动球阀13、计量水箱14、第二过滤器15、第三手动球阀16以及第四气动球阀17。在没有真实车辆底盘的条件下,通过搭配合理的布局,对车载移动式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形式进行充分地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的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现役火箭常规推进剂的加注方式多为泵式加注或挤压式加注,其中泵式加注可适应的加注流量区间更宽,可以满足大加注流量的需求,应用更为广泛。介质输送泵一般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固定于地面,作为发射场固定设施,另一种是固定于可移动底盘上,根据需要机动至不同位置。
现役泵车研制时间较早,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现根据任务要求,开展新型加注泵车设计研制工作,经论证,初步选定底盘取力-液压泵-液压马达-磁力泵的驱动形式。
而针对车载移动式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形式并无相关经验,亦无使用案例供参考,直接在真实产品上进行验证风险较大,且成本较高,需要一种能够对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的验证系统,以用于车载移动式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形式的验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驱动泵式介质输送系统的验证系统,包括:电机1;液压泵2,液压泵2的第一端与电机1连接;液压马达3,液压马达3的第一端与液压泵2的第二端连接;磁力泵4,磁力泵4的第一端与液压马达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手动球阀5,第一手动球阀5的第一端连接磁力泵4的第二端;第二手动球阀6,第二手动球阀6的第一端连接磁力泵4的第二端;小流量流量计7,小流量流量计7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手动球阀5的第二端;大流量流量计8,大流量流量计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手动球阀6的第二端;第一过滤器9,过滤器9的第一端连接大流量流量计8的第二端;第一气动球阀10,第一气动球阀10的第一端连接过滤器9的第二端;循环水箱11,循环水箱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动球阀10的第二端;第二气动球阀12,第二气动球阀12的第一端连接大流量流量计8的第二端;第三气动球阀13,第三气动球阀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动球阀12的第二端,并连接小流量流量计7的第二端;计量水箱14,计量水箱14连接第三气动球阀13的第二端;第二过滤器15,第二过滤器15的第一端连接磁力泵4的第三端;第三手动球阀16,第三手动球阀1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过滤器15的第二端;第四气动球阀17,第四气动球阀17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手动球阀16的第二端,第四气动球阀17的第二端连接循环水箱11的第二端。
其中,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一温度传感器18连接在磁力泵4的第二端与第二手动球阀6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19连接在磁力泵4的第二端与第二过滤器15的第一端之间。
其中,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0连接在磁力泵4的第二端与第二手动球阀6的第一端之间。
其中,系统还包括:电子称21,电子称21设置在计量水箱14下部。
其中,循环水箱11的第一端通过六根金属软管连接第一气动球阀10的第二端。
其中,第四气动球阀17的第一端通过一根金属软管连接第三手动球阀16的第二端。
其中,电机1为变频电机。
其中,循环水箱10的容积为10m3;计量水箱14的容积为2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2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泵压式液氧甲烷空间推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气回流故障监测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