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加热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1938.2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树袋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2 | 分类号: | H05B3/22;H05B3/02;H05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体 控制电路 第一板 电子加热板 蜂窝状结构 瓦楞状结构 体内 依次连接 有效实现 热传导 散热 制备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加热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置于第二板体内,所述第二板体截面为蜂窝状结构,所述第三板体为瓦楞状结构。本发明制备的电子加热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置于第二板体内,第二板体截面为蜂窝状结构,第三板体为瓦楞状结构,有效实现更大程度的散热,更大效率的实现热传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加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对环境温度提升的电加热器大多用加热管作为加热元件,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当与人体距离较近,特别是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合,如果加热元件表面温度较高,很容易烫伤人体或引发火灾。同时,现有电加热器还往往由于内部密封性不够而不能保证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而且加热板功率、温度不能进行调节设定,不符合节能要求。
基于以上所述,一种全性能较高的加热板的开发很有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公开了一种电子加热板,安全性能较高,散热性能高,热传导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加热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依次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置于第二板体内,所述第二板体截面为蜂窝状结构,所述第三板体为瓦楞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器N1、驱动器N2、三极管Q1、MOS管V1和加热管J1,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1引脚与所述驱动器N2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2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12连接电源VCC和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3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和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5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VCC和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6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13连接电源VCC和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 N1的第7引脚与驱动器N2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N1的第8引脚连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N2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VCC,驱动器N2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驱动器N2的第3引脚接地,所述驱动器N2的第4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9接地和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驱动器N2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VCC。
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加热管J1的负极和地连接。
优选的,所述MOS管V1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MOS管V1的源极连接电源 VCC,所述MOS管V1的漏极连接加热管J1的正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上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散热用的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备的电子加热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置于第二板体内,第二板体截面为蜂窝状结构,第三板体为瓦楞状结构,有效实现更大程度的散热,更大效率的实现热传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树袋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树袋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