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1796.X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友理;何东兵;吴小美;邱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植保植检站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3/56;A01N25/04;A01P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2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种衣剂 氟苯 嘧啶 制备方法和应用 种衣剂 着色剂 稻纵卷叶螟 防病效果 人工操作 协同增效 种子处理 成膜剂 成膜性 稻飞虱 防冻剂 分散剂 乳化剂 消泡剂 悬浮率 增稠剂 拌种 复配 水稻 防治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种衣剂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原料制成:三氟苯嘧啶5%~10%,氯虫苯甲酰胺10~20%,乳化剂5~10%,成膜剂5~10%,分散剂1.25~2.5%,增稠剂3~5%,着色剂1~3%,防冻剂1~2%,消泡剂0.5~2%,其余为水。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以三氟苯嘧啶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两者协同增效,并且制成的种衣剂具有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等优点,用于水稻作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虫防病效果明显提高。本发明所述悬浮种衣剂使用方便,处理种子时,既可以机械拌种,也可人工操作,可满足用户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病虫害防治,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种子处理技术是当今农业生产中十分盛行的一种作物保护手段,具有用药少、效果高、持效期长、经济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广泛用于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甜菜、油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控,也已开始用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种子处理剂是一类根据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种苗的生理特性,以杀虫杀菌剂、激素、肥料、有益微生物等为活性成分,成膜剂、悬浮剂、乳化剂、渗透剂、增韧剂、分散剂、缓释剂、色料等为非活性成分加工而成,划分为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大类,详细分为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可溶粉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等8个剂型。
国内登记的种子处理剂的主打剂型是悬浮种衣剂。悬浮种衣剂含有成膜剂成份,能够对种子进行包衣而使有效成份能更好地附着于种子表面。种子包衣时,成膜剂能在种子表面形成具有毛细管型,膨胀型或裂缝型孔道的膜,并将杀虫杀菌剂、肥料等活性成分及其它非活性成分网结在一起,从而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暂时“无活性”的微型“活性物质库”。种子播种后,膜质种衣在土壤中吸水膨胀,此时“无活性”的“活性物质库”转变为有活性的“活性物质库”,其活性成分通过膜孔道或者膜本身极缓慢的溶解或降解而逐步与种子及邻近土壤接触;丸化种衣则通过毛细管作用吸水膨胀、产生裂缝,其活性成分缓慢通过裂缝与种子及邻近土壤接触,从而参与作物苗期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生化过程。由于活性物质系缓慢释放,不会因迅速淋溶或溶解而导致活性物质快速损失,或因农药、养分等突然聚集而产生药害。
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种子处理剂登记产品628个,多为悬浮种衣剂。杀虫剂品种主要有硫双威、克百威、吡虫啉、氟虫腈、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噻虫啉、呋虫胺、氯虫苯甲酞胺、噻虫嗪等,防治蚜虫、蜡蝉、地下害虫、蓟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
种子处理剂不同与普通农药,直接对种子进行处理,使用不当有可能会产生药害,导致不出苗。种子处理作为“高风险”作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品结构单一,老产品、仿制产品比例高。国内企业登记产品中,克·酮·多菌灵、福美·拌种灵、多·福、毗虫琳、丁硫克百威、苯醚甲环哇、戊哇醇等老产品、国外过保护期产品占39%。二是登记使用作物单一。从登记的作物种类看,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水稻和花生是其中的六大热点作物。但水稻的登记数仅为35个((2012年数据),其市场份额远低于玉米和小麦。据分析,水稻播种环境较为复杂,南北方气候、土壤、水温及病虫害种类等因素,对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技术要求较高。三是在使用中缺少相应的技术服务,以致药害事故屡有发生。尤其是产品加工质量不稳定时,遇到气候变化更易发生事故,故必须加强管理,做好配套技术服务。而造成药害的缘由则与配方组成、原料质量及杂质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四是由于种子处理剂盈利诱人,导致产品优劣参差不齐,并多为仿效国外品种,缺乏自身技术含量,使产品良荞不齐,缺少特色,并在研究中缺乏深入调研,技术含量不足,造成产品存在各种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植保植检站,未经镇江市植保植检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1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