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41397.3 | 申请日: | 2018-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蒋书运;朱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加工机床 整机结构 建模 热力学 热设计 平面结合部 热力学设计 三维数字化 发热功率 换热系数 热阻参数 设计周期 热特性 热源 热态 正向 成功率 机床 | ||
1.一种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高速加工机床三维数字化建模:采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将拟设计的高速加工机床的初步结构转化为三维CAD模型;
步骤2:高速加工机床主要热源发热功率和相关换热系数计算:采用Palmgren经验公式计算滚动轴承发热功率,采用传热学理论计算相关部位对流换热系数;为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热态建模提供基础数据;高速加工机床整机主要热源为高速电主轴、工件主轴、切削液二次热源;典型结合部为平面结合部、滚动结合部;
步骤3:机床平面结合部热阻参数计算:采用分形几何理论,计算机床平面结合部接触热阻;
步骤4: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特性计算:建立含主要热源与典型结合部接触热阻的高速加工机床的整机热力学模型;开展机床关键零部件、水冷系统物理参数对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热力学灵敏度分析与计算,寻找影响机床热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
步骤5: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态设计方法:针对步骤4寻找到的影响机床热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机床热态性能为目标,提出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态设计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高速加工机床三维数字化建模,采用三维数字化软件Solidworks或者Pro-E,将拟设计的高速加工机床的初步结构转化为三维CAD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高速加工机床主要热源发热功率和相关换热系数计算,分为以下三步:
步骤2a:高速加工机床电主轴与工件主轴发热功率计算
1)滚动轴承发热功率Q1计算,
Q1=1.047×10-4(M0+M1)·n (1)
M1=f1p1dm (3)
式中:M0为润滑剂的流体动力损耗,M1为弹性滞后和局部差动滑动的摩擦损耗,n为轴承转速,其单位是r/min;dm为轴承中径,其单位是mm;f0为与轴承类型和润滑方式有关的经验常数,v为在工作温度下润滑剂的运动粘度,其单位是cst,f1为与轴承类型和所受负荷有关的参数;p1为确定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负荷,其单位是N;
2)电主轴电机转子、定子发热功率Q计算
设P0为额定功率,其单位为W,电机功率系数α1,效率η电,则Q=P0α1(1-η电),式中:Q-电主轴电机转子、定子发热功率,其单位为W,规定电机热损耗的2/3分布在电机转子,热损耗1/3分布在电机定子;
3)工件主轴带传动发热功率qbelt计算
qbelt=Pbeltin(1-η带) (3)
式中:Pbeltin为带传动输入功率,其单位是W;η带为带传动效率,带传动的热损耗一半传递到皮带上,一半传递到带轮上,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摩擦生热按两带轮的皮带包角等比例分配;
步骤2b:高速加工机床电主轴与工件主轴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换热系数α2和努赛尔数Nu的关系:
式中:λ为流体导热系数,Nu为努赛尔数;D为几何特征的定型尺寸,
1)电主轴内置电机定子冷却水套强制对流换热系数h1计算
式中:λ为流体导热系数;Nu为努赛尔数;Pr为普朗特数;Re为雷诺数;L为冷却水流道长度;
2)电主轴电机定子内表面与转子外表面的传热系数h2计算
式中:λ为流体导热系数;Nu为努赛尔数;r1为转子外径,其单位是m;σ为定、转子间气隙,其单位是m;Re为雷诺数;
3)工件主轴旋转表面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h3计算
式中:λ为流体导热系数;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Nu为努赛尔数;
4)工件主轴带轮对流换热系数h4计算
h4=9.7+5.33×U0.8 (8)
式中:h4-工件主轴带轮对流换热系数,其单位是W/(m2·K);U-带轮表面线速度,其单位是m/s;
5)主轴外表面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取复合传热系数为
h5=9.7W/(m2·K)
步骤2c)切削液“二次热源”的建模方法
切削液溅到的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将切削液流道对流系数乘以0.6,得到该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13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