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39145.7 申请日: 2018-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0878307B 公开(公告)日: 2021-10-08
发明(设计)人: 高雪;袁永一;戴朴;林琼芬;管李萍;张建国;谌于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15/12 分类号: C12N15/12;C07K14/47;C12Q1/6883;G01N33/68;A61K45/00;A61K49/00;A61P27/16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赵天月
地址: 100036***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因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相关的核酸、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相关的核酸,与野生型SH3GLB1基因相比,具有下列突变:c.413CT和/或c.646AG。本发明的核酸是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一种新的相关的致病核酸,通过检测该核酸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该核酸或致病突变位点的发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遗传性听力损失疾病的检测和研究,为该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提供了新的检测位点,以及新的检测方法和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核酸、基因突变、多肽、生物模型、用于治疗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药物、用于检测患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构建体及重组细胞。

背景技术

耳聋(hearing loss;deafness)是一类听觉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统称。在世界范围内,耳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可由听觉系统的传音或感音功能障碍所致,也可能为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或各级中枢发生病变所引起。其病因极其复杂多样,诸如遗传、感染、外伤、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噪声、化学物质中毒及心理因素等等均可导致耳聋,其中遗传因素占主导作用。调查显示,在新生儿中先天性耳聋患者的发病率约为1‰,其中多半与遗传因素有关,这部分耳聋被称作遗传性耳聋(hereditary hearingloss,HHL),是由染色体或基因功能异常而导致的耳聋。

遗传性耳聋分类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依据是否伴随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症状,可将其分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nonsyndromic hereditary hearing loss,NSHHL)和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reditary hearing loss,SHHL);按照其对言语功能形成的影响,可分为语前聋(prelingual hearing loss)和语后聋(postlingual hearing loss);依据耳聋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耳聋(mild hearing loss)、中度耳聋(moderatelyhearing loss)、中重度耳聋(moderately severe hearing loss)、重度耳聋(severehearing loss)及极重度耳聋(profound hearing loss);依据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又可将其分为低频听力损失、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及全频听力损失,等等。

非综合征型耳聋是指耳聋为发病个体唯一的症状,无其它遗传损害性器官功能障碍,在遗传性耳聋中占70%左右。依据遗传方式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常染色体显性(autosomal dominant,DFNA)、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recessive,DFNB)、性染色体连锁(sex-linked)及线粒体遗传性(mitochondrial;maternally inherited)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分类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约占75~85%,其中全球约50%的患者都是由于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属于DFNB1亚型;剩余50%患者的耳聋是由其他基因变异引发,这些基因中大部分只能解释1~2个耳聋家系的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的父母,每次生育,都有25%的概率生出一个患有耳聋的孩子,50%的概率生出携带有耳聋致病位点的孩子,25%的概率生出一个正常孩子。因此,一个耳聋家系中正常个体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当导致DFNB1发生的突变在一个家系中某个成员存在时,便可通过携带者测试判断其家系成员是否为携带者,同时可通过产前诊断对胎儿进行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9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