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8970.5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3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侯涛;张天祥;李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69;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溶剂 负极 电解液 钛酸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碳酸酯类溶剂 锂离子电池 溶剂 添加剂 不饱和键化合物 电解质 亚硫酸酯类 钛酸锂电池 高温循环 硫酸酯类 溶解锂盐 产气量 传统的 锂盐 搁置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该电解液包括:作为电解质的锂盐、用于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碳酸酯类溶剂以及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所述的添加剂采用的硫酸酯类和亚硫酸酯类以及具有不饱和键化合物。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采用溶剂包括传统的碳酸酯类溶剂以及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该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能够在钛酸锂电池的高温搁置、常温/高温循环过程,抑制其产气量能够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背景技术:
采用钛酸锂作为负极的锂电池,由于钛酸锂有对锂1.55V的工作电压平台,电位高不会形成锂枝晶,安全性好,同时它在充放电时体积应变小于1%,被称为“零应变材料”,循环性能好。因此以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储能电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该材料自身物理化学性能,导致其吸水性极强,在材料制造、电池生产过程中有难以去除的水分残留于电池内部,从而对电池的胀气、循环等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方式为:在钛酸锂电池的制作环境对烘烤工艺上进行提升,从而达到控制水分的目的。在相关的配合钛酸锂负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方面,采用许多不同种类电解液添加剂,达到了提升钛酸锂循环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人也是为了解决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气量大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可以明显抑制该锂离子电池的产气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该电解液包括:作为电解质的锂盐、用于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碳酸酯类溶剂以及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所述的添加剂采用的硫酸酯类和亚硫酸酯类以及具有不饱和键化合物。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为1,2-BC及其衍生物。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放哪中,所述的1,2-BC分子式为:
其中,R1和R2满足以下条件:(1)碳原子数为0-4以内的烷烃类或者被氟原子取代的氟代烃类;(2)R1和R2的碳原子数不能同时为零;(3)R1和R2结构中所能取代氟原子数为0-4以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碳酸酯类溶剂与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二者的重量比为:30-40:60-7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碳酸酯类溶剂与含有分支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二者的重量比为:35:65。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中,碳酸酯类溶剂采用PC(碳酸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添加剂为以下任意一种材料或者其组合:PST(1,3-丙烯磺酸内酯)、EMS(乙基甲基砜)、PMS(丙基甲基砜)。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添加剂的含量占电解液重量的:2~3%。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锂盐采用LiPF6或含硼类锂盐,锂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1mo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8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