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8431.1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士福;姚怡安;萧丞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对应显示面板设置,且背光模块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单元。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朝向显示面板设置。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一表面与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距离,且第一距离介于0.8毫米(mm)至9毫米之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高亮度均匀性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朝向高动态范围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HDR)或薄型化发展,现今可透过将直下式背光源分区域操作而提高高动态范围成像效果。由于直下式背光源的多个发光单元之间彼此具有间距,故当光源照射至上方的显示面板时,对应于发光单元之间距上方的光源亮度可能低于对应于发光单元上方的光源亮度,因此造成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不同。为了提高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直下式背光源与显示面版之间会配置一混光区域,但在此种状况下,则不符合薄型化设计。因此一种使用直下式背光源且兼具薄型化设计的显示装置便是现今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对应显示面板设置,且背光模块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单元。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朝向显示面板设置。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一表面与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距离,且第一距离介于0.8毫米至9毫米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具有四片或四片以上的棱镜层(Prism layer),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再者,光学膜片组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设计介于0毫米至5毫米之间(0毫米≦光学膜片组与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5毫米),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更符合薄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本申请借由下述的详细说明并配合附图而得到清楚了解。各种特征并无按比例绘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清楚说明,各种特征的尺寸会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00~800~显示装置
102~显示面板
104~背光模块
105~外框
106~基板
1061~第一表面
1063~导电垫
108~发光单元
1081~封装结构
1083~发光芯片
1085~结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8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