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方法及自同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7737.5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5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冉;沈冰;谢海宁;陆健;王云;柳劲松;庄黎明;刘明祥;蔡月明;封士永;丁孝华;尤文锋;吴琳;纪平;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 | 分类号: | H04L41/08;H04L41/12;H04L41/14;H04L67/30;H04L67/1095;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配电 终端 拓扑 模型 同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方法和自同步装置,所述自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与智能配电终端的通信链路,实时监听是否存在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2),若否,则返回步骤1);2)解析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获得与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中的目的功能,判断目的功能是否为拓扑模型自同步,若是,则执行步骤3),若否,则返回步骤1);3)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识别对应终端设备,以该终端设备所关联的开关为中心,生成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信息,完成自同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精确可靠、方便实现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信息通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方法及自同步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网规模庞大、接线复杂,分布式电源接入增加了配电网自动化的控制难度,对配电自动化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配电网的终端设备点多面广,造成配电自动化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同时大量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有效接入和减少维护工作量是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长期面临的一大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智能配电终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配电网中,充分发挥集中智能和分布智能的优势进行故障处理,实现馈线自动化是发展趋势。
配电网改造、扩容及日常性维护频繁,智能配电终端相关的配电网局部拓扑变化以及新增智能配电终端都需要修改配电主站中全网拓扑和相关智能配电终端的局部拓扑模型。因此,如何实现从配电主站自动将拓扑模型同步到智能配电终端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方法及自同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与智能配电终端的通信链路,实时监听是否存在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2),若否,则返回步骤1);
2)解析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获得与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中的目的功能,判断所述目的功能是否为拓扑模型自同步,若是,则执行步骤3),若否,则返回步骤1);
3)根据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识别对应终端设备,以该终端设备所关联的开关为中心,生成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信息,完成自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包括文件头信息、通信信息和数据集信息,
所述文件头信息包括工具唯一标识、结构名称和智能配电终端唯一标识;
所述通信信息包括目标功能、版本号、生产厂商、终端类型、终端名称、访问节点名称和目的地。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包括相邻开关拓扑网络和智能配电终端通信网络。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信息包括智能配电终端唯一标识、本地开关、本地拓扑、相邻智能配电终端、通道标识和目的地。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由智能配置终端采用SCL配置文件建立。
一种智能配电终端拓扑模型自同步装置,包括:
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接收智能配电终端主动发起的连接请求,建立通信链路;
监听模块,用于实时监听是否存在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
目的功能获取模块,在监听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响应,用于解析所述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获得与智能配电终端自描述信息中的目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