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7708.9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炜;智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H04W12/06;H04B7/185;H04W4/14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北斗通信 北斗 发射 身份认证信息 格式编辑 虚拟 长报文 虚拟化 虚拟卡 分帧 入站 通信 发送通信 接收操作 接收功能 映射关系 映射函数 频度 短报文 多卡 主卡 送入 存储 调度 合法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北斗SIM卡的用户ID、信息长度以及发射分帧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北斗通信合法的身份认证信息,最终生成用户ID、通信长度、分帧号与身份认证信息四者之间的映射函数,并将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完成单张北斗SIM卡的虚拟化工作;按照标准入站格式编辑发送通信内容,可以实现北斗通信的发射功能。同理,可以完成多张北斗SIM卡的虚拟化,在进行长报文发射操作时,通过虚拟多卡的发射函数,实现多张北斗SIM卡的管理与调度,将长报文按最大通信长度分为数个短报文,并依次按照标准入站格式编辑发送入站,完成多张虚拟卡的有序发射,达到增加通信长度和发射频度的目的。进行北斗通信接收操作时,设定多张虚拟卡中的一张作为接收主卡,实现北斗通信的接收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且具有通信能力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民用RDSS用户机在使用短报文通信功能时,都需要插入一张非密的北斗SIM卡,才能通过向北斗卫星发送短报文,与其他北斗RDSS用户机实现通信功能。北斗RDSS用户机在发送短报文入站信息时,需要向北斗SIM卡索取对应的身份认证信息,卫星定位总站会判别此身份认证信息来确认短报文是否有效;北斗RDSS用户机在接收短报文出站信息时,需要根据北斗SIM卡提供的ID和初相来接收本机的短报文信息。因此北斗SIM卡是北斗RDSS用户机的身份信息,是不可或缺的。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气候寒冷,环境温度小于北斗SIM卡的工作温度(北斗SIM卡的工作温度为-25~+50℃),会出现通信发送或接收失败情况;比如需要发送一次长报文或对频度有更高的要求情况下,会出现一张北斗SIM卡无法实现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在不安装北斗SIM卡(即将北斗SIM卡虚拟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高频度成功发送和接收北斗通信的方法。
目前国外国内尚未检索到关于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专利或论文发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方法,可以使RDSS用户机在无北斗SIM卡安装时,实现多张虚拟卡的长报文发射和接收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张虚拟北斗卡实现北斗通信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北斗RDSS用户机分别向N张北斗SIM卡发送自检指令,从每张北斗SIM卡回复的信息中获取每张北斗SIM卡的参数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初相、通信等级和加密标志,并将参数信息按用户ID进行存储;其中,N>1,北斗SIM卡为非密卡;
(2)根据电文长度与通信等级、加密标志的对应关系,获取每张北斗SIM卡的最大电文长度;
(3)北斗RDSS用户机将用户ID、最大电文长度和分帧号分别发送至对应的北斗SIM卡,从每张北斗SIM卡回复的信息中获取每张北斗SIM卡合法的身份认证码,并将身份认证码与分帧号的映射关系进行存储;
(4)建立虚拟北斗SIM卡的通信入站请求函数,并将N张虚拟北斗SIM卡进行入站排序;
(5)编辑欲发送的长报文通信内容,将欲发送的长报文通信内容按最大通信长度分为数个短报文,并排序分发给多张虚拟北斗SIM卡;
(6)通过入站时刻的分帧号,按顺序提取存储的对应虚拟北斗SIM卡的身份认证码,并按照标准的入站请求格式对短报文进行编码,将身份认证码和编码后的短报文填入通信入站请求函数中,依次将数个短报文分别发送至目的地址,完成北斗长报文的入站发射;
(7)北斗RDSS用户机设置N张虚拟北斗SIM卡中的一张为接收主卡,接收以主卡作为目的地址的北斗通信信息,完成北斗长报文的出站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