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36052.9 | 申请日: | 2018-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水孔 缸体 缸盖 发动机水套 冷却液流速 冷却结构 上端密封 入水孔 上端 横槽 相通 鼻梁区域 换热效果 水套连通 向下延伸 循环冷却 上端面 相邻缸 缸孔 空腔 水套 外周 下端 压差 排气 连通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能够提高缸间冷却液流速,有效降低缸间温度,包括缸体,缸体的缸孔外周形成循环冷却空腔的水套,缸体上端面处的两相邻缸孔之间有连通缸间鼻梁区域的横槽,横槽的两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二通水孔,第一、二通水孔的下端分别与进、排气两侧的水套连通,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入水孔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入水孔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这样的设置增大了缸体与缸盖之间的压差,冷却液流速增大,换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水套存在于气缸孔与缸体外壁之间的空间区域,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冷却缸孔。当前,发动机朝着小型、紧凑、轻量化等方向设计,同时要求水套设计满足水套容积小,重点高温区域散热快,对结构强度影响小等特点。当发动机性能提升,爆压和热负荷持续提升,会导致缸内出现局部过热区域,缸壁最高温度超过机油结焦温度,油膜遭到破坏,活塞活塞环无法得到良好润滑,活塞环横槽积碳严重,导致缸筒拉伤。同时缸间的高温区域过大,缸筒出现严重变形,可能导致活塞、活塞裙部与缸壁发生高温粘黏,出现拉缸;也可能导致活塞环密封不严,出现活塞漏气量大,烧机油等发动机失效。当发动机冷却不良,缸壁温度足够高时,缸间引起较大的热膨胀量,该热膨胀量会向各个方向传递,可能导致缸垫上承受过高的应力值,引起缸垫失效,同时也会引起缸间位置与缸垫接触的缸体缸盖产生较大变形,甚至失效;缸壁高温,发动机容易出现爆震,甚至超级爆震,影响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缸盖等部件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缸间的冷却一般都是靠两缸之间加V型、Y型斜水孔,传统斜水孔的进出水口布置在进排气侧缸体水套内,由于都在缸体水套内部,进出口压差有限,导致冷却液在斜水孔中的流速低,此种斜水孔虽可冷却两缸之间局部的高温,但是冷却能力有限,缸间依然会维持较高温度的状态,无法满足冷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能够提高缸间冷却液流速,有效降低缸间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包括缸体,缸体的缸孔外周形成循环冷却空腔的水套,缸体上端面处的两相邻缸孔之间有连通缸间鼻梁区域的横槽,横槽的两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二通水孔,第一、二通水孔的下端分别与进、排气两侧的水套连通,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入水孔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
上述方案中,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入水孔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这样的设置增大了缸体与缸盖之间的压差,冷却液流速增大,换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缸体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3为缸体和缸盖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发动机水套缸间冷却结构,包括缸体10,缸体10的缸孔外周形成循环冷却空腔的水套20,缸体10上端面处的两相邻缸孔之间有连通缸间鼻梁区域的横槽11,横槽11的两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二通水孔12、13,第一、二通水孔12、13的下端分别与进、排气两侧的水套20连通,第一通水孔12和第二通水孔13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入水孔30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第一通水孔12和第二通水孔13其中一个的上端与缸盖30的入水孔31相通、另一个的上端密封,这样的设置增大了缸体10与缸盖之间的压差,冷却液流速增大,换热效果好。在水套20和缸盖水套压差的作用下,冷却液流经直水孔和缸间槽,起到降低缸间温度的作用。
为了使得第一通水孔12的上端孔口能够与入水孔31的下端对接,第一通水孔12的上端孔口与入水孔31的下端的孔口吻合,且入水孔30的下端孔口呈喇叭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6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气缸套组件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气缸盖铸造冷却水套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