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5231.0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吉万全;王艳珍;王长有;杜欣;杜少帅;陈春环;田增荣;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物 基因组 特异分子标记 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标记 分子选择 近缘物种 小麦品种 遗传物质 优良基因 育种过程 育种进程 小麦 有效地 性状 新品种 后代 追踪 补充 应用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包括47种SSR标记引物和119种EST‑STS标记引物。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作为现有技术的有益补充,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有效区分普通小麦及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尤其是含有滨麦基因组的衍生后代,帮助分子选择育种过程中,快速有效地追踪滨麦的遗传物质,同时也有利于将滨麦的优良基因和优良性状向受体普通小麦品种的转移,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及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滨麦(Leymus mollis(Trin)Hara.NsNsXmXm 2n=28)属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大麦亚族(Hordinae)、赖草属(Leymus Hochst)的一个四倍体多年生小麦近缘种野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海岸和内陆干旱地区,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和北美。具有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抗旱、耐盐碱、大穗多花等优良特性。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家开始进行小麦和赖草属包括滨麦的杂交,经胚拯救技术获得了四倍体、六倍体小麦与滨麦的杂种,六十年代获得了杂种的双二倍体,七十年代获得了硬粒小麦与滨麦的不完全双二倍体。傅杰等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滨麦异源种质系,这些种质系仍带有部分滨麦的特性,尤其是对条锈病的抗性。利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等多种手段将滨麦中的多种类型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创制携带滨麦优异性状的小麦新种质,丰富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挖掘抗病资源,创制丰富的种质材料,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向。在滨麦遗传物质向普通小麦转移的过程中,滨麦遗传物质的准确鉴定与追踪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这些SSR标记和EST-STS标记均可在普通小麦-滨麦衍生后代第一部分同源群到第七部分同源群附加系中扩增出滨麦基因组的特异片段,为滨麦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的转移提供了技术支持。
建立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是鉴定、确定、追踪小麦近缘物种遗传物质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建立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的主要技术为:利用SSR和EST-STS标记引物在中国春、普通小麦7182及滨麦中扩增出对应的DNA条带,通过中国春、普通小麦7182 及滨麦的条带对比,筛选出滨麦基因组特异条带,因此可以筛选出滨麦基因组特异SSR标记和EST-STS标记。故可以将这些特异引物在小麦-滨麦衍生后代材料中扩增出条带,以验证这些SSR引物和EST-STS引物对滨麦遗传物质的特异性。
缩略语和关键术语定义
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是以1~6个碱基为基本单位的串联重复序列,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且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根据重复单位大小、序列以及拷贝数的不同而呈现长度多态性。SSR技术根据重复序列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不同长度的PCR产物。
EST-STS:表达序列标签,EST是指从不同组织来源的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克隆进行 5’端或3’端测序得到的长约300~400bp的基因表达序列片段,其数目则对应着其代表的基因表达的拷贝数,基因表达次数越多,相应的cDNA克隆越多,因此对克隆的测序分析可以了解基因的表达丰度。近年来由此形成的技术路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识别、绘制基因表达图谱、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滨麦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将SSR和EST-STS 标记引物进行扩增,便于区分滨麦与中国春及普通小麦7182的不同。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作为现有技术的有益补充。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