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5182.0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0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祥;陈震;陶钰婷;王聪聪;占晶晶;戴琳;黄德春;陈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1/352;A61P7/02;A61P3/10;A61P39/06;A61P1/16;A61P39/02;A61P2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赵超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制备杨梅素超细颗粒的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杨梅素溶液:称取杨梅素原料药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得到杨梅素溶液;其中,混合有机溶剂为丙酮与二甲亚砜按体积比19:1混合而成;(2)将CO2以一定流速通入结晶釜,调节结晶釜内温度和压力;(3)继续通入CO2,维持结晶釜内的温度和压力不变,同时将步骤(1)制备的杨梅素溶液通过高压输液泵从结晶釜顶部通过喷嘴喷入结晶釜内部;(4)进样完毕后,继续通入一定时间,卸压,打开结晶釜,收集产物。该方法得到的杨梅素超细颗粒为肉眼可见的蓬松絮状,溶出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制备杨梅素超细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抗溶剂(SupercriticalAnti-solvent,SA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粒制备方法,近年来在制备超细颗粒及复合微粒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操作条件温和,制备所得的微粒粒径小且分布窄,有机溶剂残留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物质。
杨梅素(Myricetin),又名杨梅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8,化学名为3,5,7-三羟基-2-(3,4,5- 三羟基苯基)-4H-1-苯并呋喃-4-酮,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类黄酮醇。研究表明杨梅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降血糖作用、抗氧化作用、保肝护肝、解轻乙醇中毒、抗炎抗肿瘤、消除体内自由基等。如今,杨梅素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欧洲一些国家已有将杨梅素作为保健食品生产上市。然而,研究表明杨梅素的水溶性(5μg/mL)及生物利用度(10%)都极低,大大限制了杨梅素的应用。
目前尚未见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杨梅素超细微粒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制备杨梅素超细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制备杨梅素超细颗粒的方法,包括步骤:
(1)配制杨梅素溶液:称取杨梅素原料药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得到杨梅素溶液;其中,混合有机溶剂为丙酮与二甲亚砜按体积比19:1混合而成;
(2)将CO2以一定流速通入结晶釜,调节结晶釜内温度和压力;
(3)继续通入CO2,维持结晶釜内的温度和压力不变,同时将步骤(1)制备的杨梅素溶液通过高压输液泵从结晶釜顶部通过喷嘴喷入结晶釜内部;
(4)进样完毕后,继续通入一定时间,卸压,打开结晶釜,收集产物。
优选地,步骤(1)中杨梅素溶液浓度为5g/L。
优选地,步骤(2)中CO2流速为1.5~2.5L/min。
优选地,步骤(2)中结晶釜内温度为45℃。
优选地,步骤(2)中结晶釜内压力为11Mpa。
优选地,步骤(3)中溶液流速为1.0mL/min。
优选地,步骤(4)中继续通入CO21h。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