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53变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3411.5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平;吴亮;江经纬;张停婷;刘本全;贺慧勤;丁赣程;张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7/452 | 分类号: | C07D207/4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53 变构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作为 药物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与肿瘤相关的药物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p53变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p53变构剂,包括化合物Ⅰ(2‑(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苯甲酸甲酯),通过体外细胞模型实验证实化合物Ⅰ与PRIMA‑1有同样的抑制肿瘤增殖的效果,微量热泳(MST)实验显示化合物对p53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化合物Ⅰ、或化合物Ⅰ在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或化合物Ⅰ可药用的盐用于治疗或者预防p53蛋白突变及相关疾病,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肿瘤相关的药物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p53变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发疾病。2015年数据统计全球约有9050 万人患恶性肿瘤,每年新增1410万病例肿瘤患者。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肿瘤的患病人数和每年新增发病例数逐年递增。
1979年在研究多乳头瘤病毒时发现了p53蛋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p53蛋白和TP53 基因研究的深入,p53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作用也愈来愈关键。人类的TP53基因定位于 17号染色体上长20kb。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包括3个功能域(如图1),分为 N端功能域,主要起转录活化作用。DNA结合域(DBD),能与特异DNA序列结合,大多数p53突变发生于这个区域。C端功能域,主要作用参与定位、四聚化等。p53蛋白参与细胞的周期调控、促进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态、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功能。
TP53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肿瘤中大约超过50%TP53基因发生突变,大多数与肿瘤相关的TP53突变在可读框区存在错义密码子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错义密码子突变有80%发生在DNA结合域,DBD区中R175、G245、R248、R249、R273、R282 6个位点出现的频率最高,称为“热点突变”。R248W和R273H与核酸酶(Mre11)的相互作用,干扰了细胞周期阻滞和DNA正常修复功能,加剧了基因的不稳定性,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R175、G245、R249、R282突变与p53蛋白的核心区域密切相关,这些突变称为结构突变,这些位点一经突变,p53蛋白的空间构象和蛋白质的稳定性等多方面都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p5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改变。
截止目前公开报道的针对突变型p53蛋白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有Nutlins、Pifithrin、 WR1065、CP-31398、PRIMA-1、APR-246(PRIMA-1MET)、Pkan083、NSC 319726、CBL0137、 COTI-2。PRIMA-1是报道比较多对突变型p53恢复野生型p53的低毒的小分子化合物,2002 年由瑞典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化合物库筛选发现,该化合物能通过与p53蛋白上面的半胱氨酸的巯基发生共价结合作用,改变突变p53蛋白构象,进而恢复野生型功能。由 PRIMA-1设计的APR-246(PRIMA-1MET)新化合物目前处于临床二期研究,但APR-246 (PRIMA-1MET)也暴露出了药物稳定性较差,且有一定的肝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p53变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p53变构剂,包括化合物Ⅰ,或化合物Ⅰ在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或化合物Ⅰ可药用的盐,所述化合物Ⅰ的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Ⅰ的系统命名为:2-(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苯甲酸甲酯。
化合物Ⅰ的合成路线如下:
优选地,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3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