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2721.5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平;张荣虎;胡晓颖;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43108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演 模型约束 地震波阻抗 变换矩阵 弹性参数 稳定因子 薄互层 层位 构建 引入 确定性 矩阵 地震波数据 共轭梯度法 横向分辨率 广义线性 技术要点 矩阵约束 全局最优 稀疏矩阵 规则化 控制道 求解 层间 单道 | ||
1.一种薄互层模型约束下的地震波阻抗确定性反演方法,是在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的反演方法上的改进;广义线性反演地震波数据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达:
式(1)中,F(I)是地震信号关于波阻抗值I的函数,I0是初始波阻抗值;由褶积模型F=W*R,式(1)进一步写成式(2):
ΔF=WGΔI (2);
式(2)中,W是子波矩阵,G是反射系数R对波阻抗值I的导数;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在式(2)中,引入一项变换矩阵C,C的形式类似式(4)表达:
式(4)中,表示当前道有13个采样点,模型含三层,其中第一层含5个样点厚度,第二层和第三层含4个样点厚度;式(2)变换为式(5):
ΔF=WGCΔI (5);
式(5)中,ΔI含3个分量值,维数降低,而不是地震道样点数13,引入稳定因子λ,式(5)解析解如下:
((WGCT*WGC)-1*WGCT+λJ)ΔF=ΔI (6);
式(6)中,J是单位矩阵;
通过式(6),依据层位模型,构建每道对应的变换矩阵C的表达形式,就能求出该道基于层位模型约束的解;
(二)构建横向连续性约束;用Q替代式(5)中的WGC,得到简化后的式(7):
ΔF=QΔI (7);
为了一次求解多个地震道或者整个三维数据体,将地震道首尾相连,或者将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所有道首尾相连,得到一个加长地震道,F表示首尾相连的地震道,I则表示多道首尾相连的波阻抗值,使用规则化技术,约束相邻道目的层弹性参数的变化量;具体实施通过三个规则化矩阵约束层间上下D1、左右D2、前后D3的弹性参数变化,这三个矩阵是只含1的稀疏矩阵,引入稳定因子λ1、λ2、λ3控制道与道之间的变化,式(7)表示为:
式(8)中,λ1D1表示层间波阻抗的连续性,如果省去λ1D1则只强调波阻抗在空间中主测线Inline和联络测线Xline方向的连续性,头尾相接方式使得反演方程的求解变量维数成倍增大,因此式(8)中的系数矩阵也增大,能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式(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27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