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2318.2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5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聪;蔡自光;严嘉明;冯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F22B1/28;H01T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纳米 离子 蒸汽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包括S1‑7,S1,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S4,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S5,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S7,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本发明提高了纳米水离子蒸汽的产生效率,使整个控制过程更智能化、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经过研究,他于1894年发明了一个叫“云雾室”(Cloud Chamber,Wilson Chamber)的装置,它里面充满了干净空气和酒精(或乙醚)的饱和汽。如果闯进去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它就成了“云雾”凝结的核心,形成雾点,这些雾点便显示出微粒运动的“足迹”。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云雾室”,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电子质子等)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威尔逊云雾室,为研究微观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1894年起研究云雾中的光学现象。1895年,他设计了一套设备,使水蒸气冷凝来形成云雾当时普遍认为,要使水蒸气凝结,每颗雾珠必须有一个尘埃为核心。威尔逊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他认为这可能是水蒸气以大气中导电离子为核心而凝聚的结果。1895年,威尔逊在卡文迪什实验室时便开始了他对云的形成的研究。他让水蒸气在他设计好的玻璃容器中膨胀,发现达到饱和状态的水蒸气遇到游离的灰尘或者带电离子核,便会凝结成小水珠,这就是云雾形成的原因。
目前,现有的蒸汽产生器普遍使用合金电热丝或PTC作为加热元件,合金电热丝存在发热慢、寿命低的缺点,PTC电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一般只有200℃左右,加热温度高于120℃的则普遍采用四氧化三铅,由于含铅量大被认为不环保,随着生活质量与使用要求的提高,市场急切需要一种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水蒸汽且体积小的蒸汽产生器。
另外,对于蒸汽产生器的安全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现有的负离子产生设备采用高压方式进行负离子生成,这样大大让高压危险存在,同时高压将有机会产生臭氧,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
另外,纳米水离子技术是带电离子进化技术中的一种,主要用于空气除菌,优点是带电离子能够除菌,吸附在粉尘表面能够帮助过滤网吸附细微粉尘颗粒,而且能够起到加湿空气、风干循环长效使用的作用,目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电路多为结构复杂的专用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该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进行电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2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