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七根腐病消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0897.7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良;杨莹;王焕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七根腐病 氯化钠溶液 中药材种植 喷施 起垄 消减 调节土壤pH 田间管理 平整土地 田间土壤 常规的 覆盖层 生物量 施用量 盐胁迫 犁地 基肥 石灰 发病率 生产成本 铺设 移植 农药 分配 成熟 种植 服务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七根腐病消减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平整土地:犁地前将基肥和石灰均匀撒入田间土壤中,用犁深翻一遍;起垄:常规起垄;种植与管理:将三七苗移植到垄内并铺设覆盖层,定期喷施浓度为15wt‰~20wt‰的氯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日常常规的田间管理直至三七成熟。本方法通过喷施氯化钠溶液来调节土壤pH,减少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同时形成一种盐胁迫环境,增加生物量在三七根部的分配,增大三七根冠比,提高三七产量的同时降低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三七生产成本,更好地服务于中药材种植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七根腐病消减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温暖阴湿,因此病害问题十分突出,三七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3~7年,由于生长过程中的连作障碍难以消除,特别是根腐病的发生导致产量下降10~70%,品质也明显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占各种病害的70~85%。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与季节变化和三七生长时间密切相关,第1次出现于3-4月,第2次出现于7~8月。研究发现适合三七生长的 pH值为 5.5~7 的中偏微酸性土壤,与空白土壤相比,种植三七的土壤其pH值会明显下降,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发病植株的土壤pH值会明显下降,因此,土壤pH值的降低也是引起根腐病发病的原因之一。目前三七种植户采用的普遍做法是增加农药的喷洒量和喷洒频率以抑制根部疾病高发,过度施用农药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七根腐病消减方法。本方法通过喷施氯化钠溶液来调节土壤pH,减少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同时形成一种盐胁迫环境,增加生物量在三七根部的分配,增大三七根冠比,提高三七产量的同时降低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三七生产成本,更好地服务于中药材种植领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七根腐病消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平整土地:犁地前将基肥和石灰均匀撒入田间土壤中,用犁深翻一遍;
步骤2、起垄:常规起垄;
步骤3、种植与管理:将三七苗移植到垄内并铺设覆盖层,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日常常规的田间管理直至三七成熟。
所述步骤1中基肥加入量为每亩土壤1000~1500kg基肥,石灰加入量为每亩土壤50~70kg石灰。
所述步骤3中覆盖层为松针、蛭石中的一种,铺设厚度为2~4cm;
所述步骤3中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5wt‰~20wt‰,喷施量为每垄3000~4000mL。
所述步骤2中垄长4.5~6.0m、宽1.35~1.45m。
所述步骤3中每年的3月、4月、7月和8月每月喷施一次,其他月份每3个月喷施一次氯化钠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喷施氯化钠溶液调节土壤pH,减少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同时形成一种盐胁迫环境,增加生物量在三七根部的分配,增大三七根冠比,提高三七产量。
(2)本方法所使用的氯化钠可用食用盐代替,安全且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3)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清洁环保,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4)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本方法便于操作,节约成本,清洁安全,适合在在大田种植方面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根腐病高发期统计的根腐病发病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0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