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0506.1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栋;唐敏佳;张鑫;许福运;张桂青;周长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建筑 同步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传感器现场采集的压力、应力、位移和角度数据,应用于建筑体及顶升机构的三维虚拟现实模型中;
基于所述三维虚拟现实模型和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平行实验,得到第一个执行周期的最佳顶升策略;
根据所述最佳顶升策略,向顶升机构控制模块发送顶升控制指令,进入下一执行周期;重复进行平行实验和顶升,直至完成整个顶升行程;
所述根据平行实验确定顶升策略包括:
将顶升过程划分为多个周期,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均匹配到模型的相应位置上;
通过三维实体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模拟在千斤顶处施加向上变化的强迫位移;
分析在不同位移和顶升速度时建筑表面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获取最优的理论控制参数,即下一执行周期的最佳顶升行程;
基于理论控制参数执行顶升,获取各传感器的测量数值,所述测量数值包括:顶升机构的行程距离、顶升机构各受力点的压力、建筑物所受应力和变形量以及建筑物的倾斜角度;
采用所述测量数值来修正理论数值,并基于修正后的模型作为当前状态,模拟在千斤顶处施加向上变化的强迫位移,根据以上步骤进行下一个执行周期最佳顶升行程的仿真;
所述顶升过程包括垂直顶升过程和纠偏顶升过程;
对于垂直顶升过程,实验在不同顶升行程时各顶升装置受力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受应力情况,确定下一执行周期的最佳顶升行程,对于纠偏顶升过程,实验顶升装置的顶升行程取值变化时其受力情况及建筑物形变情况,获取各执行周期的最佳顶升行程;
同步顶升过程中,接收现场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
出现异常情况时,将此时接收的现场数据更新到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进行平行实验,确定最佳纠正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建筑及顶升机构的点云数据;
基于所述点云数据对建筑体和顶升机构进行三维重构;
添加建筑构件及顶升机构的施工设施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屋架、梁、板、柱和墙施工设施信息包括构件的几何数据、物理信息以及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顶升机构的施工设施信息包括其产品型号、使用寿命、强度和损耗情况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情况包括:
异常行程:实际行程与决策行程误差超过一定范围;
压力异常:千斤顶所受压力超过其额定承受能力;
建筑体的结构损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的结构损伤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监测。
6.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现场控制层,用于采集同步顶升过程中现场传感器数据和建筑体图像数据;
网络传输层,用于底层现场控制层和顶层监控层之间的数据传输;
顶层监控层,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控制顶升过程,以及在顶升过程中,基于现场实时数据进行异常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05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柱置换加固结构和加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切割拆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