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变轨装置及变轨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0486.8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军;郑建科;张丽君;许红江;孙秀宇;赵锋;马永江;宋学毅;郑广生;郝涛广;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7/00 | 分类号: | B61F7/00;B6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李源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装置 轨距 系统 | ||
1.一种地面变轨装置,用于驱动轨道车辆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轨道的轨距为第一轨距,第二轨道的轨距为第二轨距,所述第一轨距与第二轨距不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变轨装置包括:
支撑轨,设置在地面上,用于对所述轨道车辆中转向架的垂向载荷进行卸载;
导向轨,设置在地面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向架进行变轨操作;
过渡板,设置在地面上,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所述过渡板的顶面高度与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面高度之差等于轨道车辆车轮的轮缘顶圆与车轮踏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向件,设置在第一轨道的内侧,用于对驶向第一轨道的车轮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与第一轨道平行且与第一轨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导向件中朝向第二轨道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轨道且该端部朝向所述第一轨道的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向件,设置在第二轨道的内侧,用于对驶向第二轨道的车轮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与第二轨道平行且与第二轨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向件中朝向第一轨道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中朝向第一轨道的端部延伸至第一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支撑主体,对称分布在所述过渡板的两侧;
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对所述转向架中的枕梁进行支撑并提高所述枕梁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顶部的支撑平面和位于支撑平面两端的支撑斜面;从支撑主体的中间向两端的方向,所述支撑斜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面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渡板的长度;
且所述支撑平面均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具有重叠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的顶部远离所述过渡板的一侧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高于所述支撑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导向主体,对称分布在所述过渡板的两侧;
所述导向主体上设置有导向结构,用于对设置在所述转向架上的变轨导向件提供变轨推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用于容纳变轨导向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与所述变轨导向件接触,以对所述变轨导向件提供变轨推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转向架的轴距、变轨导向件的长度、以及导向轨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两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15.一种变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轨距转向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变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04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