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28935.5 | 申请日: | 2018-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舒川;黄家菊;李岚敏;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安可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42;G01N33/577;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人 igg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弓形虫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弓形虫检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175。本发明的杂交瘤细胞分泌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弓形虫IgG抗体。本发明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无交叉反应,可应用于检测感染弓形虫IgG抗体的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人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弓形虫检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成人弓形虫感染多呈隐性,仅表现为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阳性,当免疫功能受损时可转为急性弓形虫病,引起头痛、昏迷、视力突然下降等,后果非常严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正常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下,平均感染率为5.17%。弓形虫可通过输血传播,对接受输血者造成危害,尤其对孕妇的危害更大,可造成胎儿畸形、智力下降等。
目前弓形虫的常用的检测方式包括直接镜检、动物接种或组织培养、血清抗体检测和DNA杂交技术。上述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直接镜检是对体液涂片或活的组织切片等作染色镜检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但阳性率不高。动物接种或组织培养是取待检体液或组织悬液,接种小白鼠腹腔内,可产生感染并找到病原体,但是其检测耗时长且操作复杂,限制了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DNA杂交技术是利用32P标记含弓形虫特异DNA序列的探针,与患者外周血内细胞或组织DNA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出弓形虫,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好,但是操作技术要求高,还需要人才技术培训、特殊仪器和进口试剂,目前在普及和推广方面仍有难度。检查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在感染者体内难以查到弓形虫,因此应用血清抗体检测弓形虫抗体仍然是诊断弓形虫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弓形虫特异性抗体主要有IgG和IgM两类。血清中弓形虫IgG浓度较高,检测准确度较高。因此研发出经系统性评价结果较好的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然而,获得能适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盒的单克隆抗体是很复杂的,首先要筛选纯度高,活性好的抗原,来制备足够多的抗体,然后对抗体进行系统的评价,获得具有临床相关性的候选抗体,再开发成检测试剂。其中,抗体效价、交叉反应性、稳定性和临床效果等均是重要的评价因素,如抗体效价高低反映了一定浓度下与抗原反应的最低滴度,滴度越低效价越高;抗体交叉反应性可影响该抗体的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可靠性,而稳定性较差的抗体对保存条件、操作条件要求更高,从而降低了其作为诊断试剂的实用性及结果的可靠性,并不可避免地引起成本的上升;临床试验则用来说明抗体在诊断某种特定疾病时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人IgG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弓形虫检测的试剂盒及其在来自体液中的生物样品中确定弓形虫抗体存在或不存在或用于弓形虫抗体的定量的应用。本发明研究的抗人IgG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效价、交叉反应性、稳定性和临床效果全性能测评,均有较佳表现,从而适合作为免疫诊断试剂用于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盒。
为此,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人IgG来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后经有限稀释法克隆至少3次,直到达到单克隆,从得到的众多克隆中筛选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新型杂交瘤细胞株(Hybridoma),此杂交瘤细胞株记作杂交瘤细胞株3H8,并于2018年8月23日将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175,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一种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175。
一种抗人IgG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是由上述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
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上述的杂交瘤细胞株或上述的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安可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安可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8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