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6510.0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5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张永利;陆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新北鑫星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7 | 分类号: | F15B11/17;F15B13/02;F02M59/36;F02M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陈晓宁;张丽萍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阀 齿轮泵 开启压力 出油口 变量齿轮泵 发动机 敏感 发动机使用寿命 抗污染能力 负载变化 工艺结构 制造成本 恒功率 油箱 油料 输出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第一齿轮泵直接连接出油口,第二齿轮泵和第三齿轮泵均分别连接出油口和油箱,第二齿轮泵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一溢流阀,第三齿轮泵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溢流阀;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分别设置有第一溢流阀开启压力和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其中,第一溢流阀开启压力大于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本发明所提供的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溢流阀开启压力可任意调整,能够适应较大的负载变化范围,有效保证发动机恒功率输出,节省油料,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工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抗污染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负载很不稳定,当负载突然加大时将会导致发动机过载,为解决发动机过载问题目前工程机械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多采取减小液压油泵的排量来保证系统动力传递的恒功率以防止发动机过载。目前应用的是由变量柱塞泵来改变排量。由于变量柱塞泵相对于齿轮泵不仅存在采购成本高、抗污染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而且通常的齿轮泵都是定量泵不能改变排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溢流阀开启压力可任意调整,能够适应较大的负载变化范围,有效保证发动机恒功率输出,可实现节省油料、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包括: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一齿轮泵、第二齿轮泵、第三齿轮泵,
所述第一齿轮泵直接连接出油口,所述第二齿轮泵和所述第三齿轮泵均分别连接出油口和油箱,所述第二齿轮泵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三齿轮泵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溢流阀;
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第二溢流阀分别设置有第一溢流阀开启压力和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溢流阀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所述第二齿轮泵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所述出油口,通过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油箱。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所述第一开关阀通过所述第一溢流阀连接所述出油口。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所述第三齿轮泵通过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出油口,通过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油箱。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所述第二开关阀通过第二溢流阀连接所述出油口。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当所述出油口的负载压力在所述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以内时,所述第一齿轮泵、所述第二齿轮泵和所述第三齿轮泵经所述出油口给负载供油,工作流量为所述第一齿轮泵、所述第二齿轮泵和所述第三齿轮泵的压力油量之和,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当所述出油口的负载压力上升至所述第二溢流阀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溢流阀开启,使得所述第二开关阀接通,所述第三齿轮泵的压力油经所述第二开关阀回到所述油箱,工作流量为所述第一齿轮泵和所述第二齿轮泵的压力油量之和,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负荷敏感变量齿轮泵系统,当所述出油口的负载压力继续上升至所述第一溢流阀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第二溢流阀同时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同时接通,所述第二齿轮泵和所述第三齿轮泵的压力油分别经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同时回到所述油箱,工作流量为所述第一齿轮泵的压力油量,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新北鑫星液压有限公司,未经阜新北鑫星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6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