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6125.6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5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蔡蕊;张剑芳;崔接武;秦永强;郑红梅;张勇;吴玉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1/06 | 分类号: | B01J21/06;C01B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纳米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是以晶体硅粉为前驱体,在超低温液态气体中浸渍预处理后分散至溶剂中,再经超声辅助液相剥离获得超薄硅纳米片悬浮液,悬浮液经离心和冷冻干燥后,即获得厚度为0.3~2.1nm、尺寸为0.1~6.5μm的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本发明所得硅纳米片用于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时,制氢效率可达5.102mmol·h‑1·g‑1,比原晶体硅粉的光催化制氢效率高约93倍。本发明公开的硅纳米片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大批量制备,且所得硅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为构筑稳定高效的光解水制氢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半导体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众多新能源中,具有清洁、高效、可储存和运输等诸多优点的氢气,是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最理想的绿色能源。因此,光催化制氢作为一种极有前景的制氢方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下,已经发现了TiO2、CdS、ZnO等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材料。但TiO2、ZnO等宽带隙半导体由于能带宽度较大,在可见光区吸收有限;CdS等窄带隙半导体虽然拥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但其稳定性较差,且CdS本身具有毒性,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目前许多光催化剂仍需添加Pt、Ag等贵金属作为助催化剂,进一步增加了光催化剂成本。
硅纳米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带隙窄、载流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大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光催化剂。由于其带隙窄的优点,硅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光吸收与光响应性能;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使光生电子更容易迁移到材料表面参与光催化反应;大比表面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且使硅纳米片更容易与其他材料结合,构筑复合光催化剂。此外,硅还具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制备硅纳米片作为光催化剂,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
目前制备硅纳米片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烯模板法、镁热还原法以及硅化物剥离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化学气相沉积法成本高且产量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氧化石墨烯模板法和镁热还原法等不仅工艺流程复杂,而且会引入难以完全去除的杂质和结构缺陷,影响硅纳米片的性能;硅化物剥离法需要制备CaSi2等层状前驱体,将前驱体剥离成片状后还原为硅纳米片,其流程复杂、产量小、所得硅纳米片容易被氧化。
发明内容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能够快速实现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的批量制备,且使所得硅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以晶体硅粉为前驱体,在超低温液态气体中浸渍预处理后分散至溶剂中,再进行超声辅助液相剥离,获得超薄硅纳米片悬浮液;所述超薄硅纳米片悬浮液经离心和冷冻干燥后,即获得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晶体硅粉置于超低温液态气体中浸泡2~48h;
(2)取出浸泡后晶体硅粉,待液态气体完全挥发后,再将晶体硅粉分散至溶剂中,在100W-180W功率下超声处理2~10h,超声后样品低速离心30min,取上清液,获得超薄硅纳米片悬浮液;
(3)将所述超薄硅纳米片悬浮液高速离心,取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冷冻干燥48h,即获得超薄硅纳米片光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晶体硅粉的颗粒尺寸在75μm~500μm。
优选的,所述液态气体为液氮、液氧、液氩等超低温液态气体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6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