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气救生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3277.0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9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虹斐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腔体 救生圈 单向阀 副腔体 防漏气 流通方向 指向 弹性橡胶 可充气 上表面 体内部 副腔 内置 气道 同轴 补充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气救生圈,包括可充气的环形主腔体;所述环形主腔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由弹性橡胶构成的、与所述环形主腔体同轴的环形副腔体;在所述环形副腔体与环形主腔体之间通过内置第一单向阀的气道相连接,该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所述环形副腔体指向所述环形主腔体;所述环形副腔体的上部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外界指向环形副腔体内部,该防漏气救生圈可以补充救生圈内的气体,保证使用者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作为水上救援装备被广泛使用,通常外壳由橡胶、塑料等材料制成,内部充气,但是长时间使用后的救生圈经过磨损,可能会发生漏气的情况,而且轻微破损漏气不容易被察觉,但在使用过程中漏气的救生圈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气救生圈,该防漏气救生圈可以补充救生圈内的气体,保证使用者安全。
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漏气救生圈包括可充气的环形主腔体;所述环形主腔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由弹性橡胶构成的、与所述环形主腔体同轴的环形副腔体;在所述环形副腔体与环形主腔体之间通过内置第一单向阀的气道相连接,该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所述环形副腔体指向所述环形主腔体;所述环形副腔体的上部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外界指向环形副腔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主腔体侧面设有把手,使用者将手握住把手支撑身体,以使环形副腔体恢复形变,经由第二单向阀从外界向内部吸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漏气救生圈在使用时,环形副腔体朝上,使用者在水面上上下浮动过程中,双臂按压在环形副腔体上,将环形副腔体内部的气体经由第一单向阀压入环形主腔体内部,补充环形主腔体内部缺失的气体;环形副腔体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形变,经由第二单向阀向自身内部吸气,通过以上过程持续向环形主腔体内部充气直至饱和,保证整个游泳圈的浮力,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漏气救生圈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 2是本防漏气救生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防漏气救生圈包括可充气的环形主腔体1;所述环形主腔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由弹性橡胶构成的、与所述环形主腔体1同轴的环形副腔体2;在所述环形副腔体2与环形主腔体1之间通过内置第一单向阀11的气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11的流通方向由所述环形副腔体2指向所述环形主腔体1;所述环形副腔体2的上部设有第二单向阀21,该第二单向阀21的流通方向由外界指向所述环形副腔体2内部;所述环形主腔体1侧面设有把手12,使用者将手握住把手12支撑身体,以使环形副腔体2恢复形变,经由第二单向阀21从外界向内部吸气。
上述防漏气救生圈在使用时,环形副腔体2朝上,使用者在水面上上下浮动过程中,双臂按压在环形副腔体2上,将环形副腔体2内部的气体经由第一单向阀11压入环形主腔体1内部,补充环形主腔体1内部缺失的气体;环形副腔体2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形变,经由第二单向阀21向自身内部吸气,通过以上过程持续向环形主腔体1内部充气直至饱和,保证整个游泳圈的浮力,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虹斐,未经朱虹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3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安装式救生服
- 下一篇:一种水中智能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