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颗粒氯化钾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22804.6 | 申请日: | 201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9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中;王刚;李海朝;解玉龙;郭树方;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D3/24 | 分类号: | C01D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810007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钾 自然冷却结晶 大颗粒 热耦合 制备 饱和氯化钾 钾肥利用率 氯化钾颗粒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数据 晶粒 试验研究 原子吸收 最大粒径 目测法 上下限 体积比 新途径 粒径 拟合 配比 稳区 绘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颗粒氯化钾制备方法,以提高氯化钾颗粒粒径为目的,在已有溶解度数据基础上,采用目测法结合原子吸收绘制、拟合得到氯化钾超溶解度曲线,从而得到介稳区上下限;采用不同温度下饱和氯化钾进行了自然冷却结晶、冷—热耦合结晶及冷—热耦合结晶最佳配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0℃与35℃的KCl溶液以1∶3的体积比进行混合,经自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中2.5mm以上晶粒百分比为73.48,最大粒径为3mm,为提高钾肥利用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颗粒氯化钾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化钾是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其物理性质好,吸湿性小,同时也属于生理酸性肥料,所以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钾肥,能促进植物体内酶的活化,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植物抗旱、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等能,且能有效地淋溶土壤中的钙、镁等盐基。但在钾肥使用中,存在颗粒粒径小,质量轻,易被风吹散等弊端,不能保证钾肥全部进入植物根系周围土壤,造成浪费。结晶是利用溶液过饱和度为推动力,通过晶核的形成和生长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反应条件平稳、能耗低等优点。用结晶的方法来制备大颗粒的氯化钾,是提高钾肥使用效率的一条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颗粒氯化钾制备方法。该方法从KCl的溶解度和与超溶解曲线的绘制、饱和氯化钾自然冷却结晶、冷—热耦合结晶及冷—热耦合结晶最佳配比方面进行了研究。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颗粒氯化钾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KCl超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曲线,分别用分析纯KCl配制35℃与60℃过饱和溶液;
步骤2、分别用35℃与60℃过饱和溶液进行混合,自然冷却降温;
步骤3、固液分离KCl晶体,烘干,得到大颗粒KCl。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35℃与60℃过饱和溶液加入KCl的范围分别为37.8-38.1g/100g水和45.8-48.6g/100g水。
进一步,步骤2中,分别用35℃与60℃的KCl溶液以3∶1的体积进行混合,自然冷却降温2h,无搅拌。
进一步,步骤3中,烘干的时间为2h。
进一步,步骤3,得到晶体中2.5mm以上晶粒百分比为73.48,最大粒径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提高氯化钾颗粒粒径为目的,在已有溶解度数据基础上,采用目测法结合原子吸收绘制、拟合得到氯化钾超溶解度曲线,从而得到介稳区上下限;采用不同温度下饱和氯化钾进行了自然冷却结晶、冷—热耦合结晶及冷—热耦合结晶最佳配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0℃与35℃的KCl溶液以1∶3的体积比进行混合,经自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中2.5mm以上晶粒百分比为73.48,最大粒径为3mm,为提高钾肥利用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KCl溶解度与超溶解度曲线;
图2为35℃与60℃的KCl溶液以1:1和3:1的体积进行混合时结晶图,其中,图2a为1:1体积混合结晶图,图2b为3:1体积混合结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试验
1.1材料与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民族大学,未经青海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