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软质键盘的电子笔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2691.X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2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辛义忠;姜欣慧;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软质 键盘 电子 及其 实施 方法 | ||
内嵌软质键盘的电子笔及其实施方法,所述笔壳由电子笔领域常见材料制成,笔芯包含笔尖及电子笔内部的感应电路等。所述内嵌于笔身的软质键盘允许以硅胶键盘或软质键盘薄膜等方法实现,键盘可绕卷轴完全收进电子笔笔壳内部。键盘由主键盘和数字小键盘组成,可根据用户的输入需求释放相应长度的键盘以供使用。其具体优点效果如下:(1)实现了电子笔和键盘的一体化。(2)节省屏幕空间。(3)允许用户根据输入需求控制键盘伸展的长度。(4)实现键盘和笔的互斥,降低误操作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笔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内嵌软质键盘的电子笔。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设备的普及和人们对于高质量输入的追求,电子笔的应用日渐增加,带给人们更加精确的笔迹和绘画输入体验。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电子笔的输入带宽有限,在进行文字输入时,无法达到键盘输入的舒适度和速度。传统的硬质物理键盘虽然使用舒适,但体积相对较大,不方便携带;针对触控设备设计的屏幕软键盘虽然不需要额外携带输入设备,但却占用了相当大比例的屏幕空间,特别是对于屏幕区域有限的设备,极大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软质键盘的电子笔及其实施方法,其以在笔内设置软质键盘的方式实现电子笔与键盘的结合,扩展电子笔的输入功能,进而提升文字输入效率,解决传统键盘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笔式交互设备的屏幕空间。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软质键盘的电子笔及其实施方法,所述笔壳由电子笔领域常见材料制成,笔芯包含笔尖及电子笔内部的感应电路等。所述内嵌于笔身的软质键盘允许以硅胶键盘或软质键盘薄膜等方法实现,键盘可绕卷轴完全收进电子笔笔壳内部。键盘由主键盘和数字小键盘组成,可根据用户的输入需求释放相应长度的键盘以供使用。所述键盘卷轴位于电子笔笔壳内,沿笔身方向置于笔壳中心,以自身旋转的方式收放键盘,键盘卷轴与软质键盘相连接,连接处包含电路部分,该电路部分连接至主控模块。所述微型机械卷轴回弹装置位于键盘卷轴两端,用于实现软质键盘的收放,同时用于检测键盘是否完全展开。位于电子笔尾部或笔身的键盘收放控制按钮,用于固定键盘位置。LED指灯可显示不同颜色,用于指示电子笔的与上位机的通信连接状态、软质键盘收放状态、电子笔电源电量提示等。主控模块用于实现电子笔内键盘电路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电子笔与上位机间的通信控制、电子笔收放状态检测和处理等。通信模块用于连接电子笔和上位机,并实现键盘和电子笔操作数据的传输。供电模块为电子笔供电。
该电子笔包括笔壳、笔芯、软质键盘及其电路、键盘卷轴、LED指示灯、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供电模块和键盘拉手;
其中笔芯、软质键盘及其电路、键盘卷轴、主控模块、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位于笔壳内部;笔芯的前端伸出笔壳的前端;内嵌于笔身的软质键盘及其电路一端伸进笔壳内连接于键盘卷轴,软质键盘及其电路为能随着键盘卷轴的转动而缠绕在键盘卷轴上的结构;
所述主控模块连接软质键盘及其电路及通信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为主控模块、键盘、LED指示灯和通信模块供电。
所述内嵌于笔身的软质键盘及其电路以硅胶软质键盘或键盘薄膜方式实现,键盘一端连接于键盘卷轴,另一端连接于键盘拉手,键盘拉手为将软质键盘及其电路从笔壳内拉出的结构;键盘由主键盘和数字小键盘组成,根据用户的输入需求释放相应长度的键盘以供使用;键盘卷轴与软质键盘相连接,软质键盘的电路部分经过键盘卷轴与软质键盘的连接处连接至主控模块。
在笔壳内还设置有微型机械卷轴回弹装置,所述微型机械卷轴回弹装置位于笔壳内,微型机械卷轴回弹装置连接键盘卷轴并通过带动键盘卷轴旋转实现软质键盘及其电路收回进笔壳内。
微型机械卷轴回弹装置通过手动旋钮、扭力弹簧或微型电机的方式实现软质键盘及其电路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