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22510.3 | 申请日: | 201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3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向文艺;文海龙;冯其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赫热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盈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纳米 隔热 结构 蓄热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包括蓄热机构及换热机构,所述蓄热机构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蓄热腔与蓄水腔,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位于蓄热腔外的部分填充有纳米隔热结构;所述蓄热腔内设有蓄热砖及热水盘,所述热水盘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总管,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总管,所述蓄水腔内设有自吸泵,所述进水总管连接所述自吸泵,所述出水总管接换热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蓄水腔,经换热机构换热后的水排入蓄水腔进行储存,实现了水资源与热量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换热率接近于百分之百,纳米隔热结构避免了蓄热腔内热量散失,提高了蓄热腔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
背景技术
在雾霾严重的环境下,国家都在为取消燃煤,减小排放,通过各种措施去改善,比较有效的措施是煤改电,但如果电器在其他时段工作,使电网难以承受高负荷的压力,所以推广采用蓄热锅炉,蓄热锅炉内填充有蓄热体,在夜间或用电低峰时段,采用电能对蓄热体进行加热,在需要时,通过换热器将蓄热体内的热量置换出来。
以上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换热器无法完全置换蓄热体内的热量,热量不能充分导出,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使得蓄热锅炉出现发展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热锅炉换热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包括蓄热机构及换热机构,所述蓄热机构与所述换热机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蓄热机构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的上部为蓄热腔,支撑隔板的下部为蓄水腔,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位于蓄热腔外的部分填充有纳米隔热结构;
所述蓄热腔内设有多个沿所述支撑隔板的上表面依次堆叠的蓄热砖,两两相邻的蓄热砖之间设有热水盘,所述热水盘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总管,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总管,所述蓄水腔内设有自吸泵,所述进水总管连接所述自吸泵,所述出水总管伸出所述蓄热腔并连接换热机构的热媒进口,所述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连接所述蓄水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总管由蓄热腔穿过所述外壳的内层进入外壳的中空结构内,由外壳的中空结构穿过所述外壳的内层进入所述蓄水腔并连接所述自吸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砖中位于最下层的蓄热砖为长方体结构,其余蓄热砖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沿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由前至后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左右两侧的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槽用于放置所述热水盘,所述通孔用于供水管穿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隔热结构包括沿所述的外壳的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层、纳米二氧化硅层、气凝胶毡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隔板采用轻质浇筑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砖的外部缠绕有加热铜线,所述加热铜线穿出所述蓄热腔并连接电源。
本发明的蓄热锅炉,通过设置蓄水腔,经换热机构换热后的水排入蓄水腔进行储存,实现了水资源与热量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换热率接近于百分之百,纳米隔热结构避免了蓄热腔内热量散失,提高了蓄热腔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蓄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蓄热锅炉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蓄热锅炉中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赫热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赫热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