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2204.X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冯晋祥;国兴玉;杨福广;张吉卫;管志光;吴清珍;贾倩;阮久宏;韩鹰;王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领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6 | 代理人: | 崔苗苗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线 循环 加速 加载 试验 设备 导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运行导向的两个环形导轨本体,其上导轨面为直线形,下导轨面为船底形,上下导轨面的两端通过曲线段平滑过渡连接;内置于环形导轨本体的立板,立板外轮廓固定于环形导轨本体环形内表面;平行对称布置于环形导轨本体前后两端的两根轴管,轴管的两端向外固定穿出两个立板;布置于两个环形导轨本体之间的围板和隔仓板,围板的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环形,围板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两个立板后围成封闭空间,隔仓板连接于两个立板表面并将封闭空间均匀隔断成两个独立空间,两个环形导轨本体与隔仓板连接后呈H形。本发明可以提高加载运行时的连续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载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
背景技术
现有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系统所用的导轨两侧导向部分相互独立,难以保证两侧的一致性,导向效果差、噪音大,造成设备故障率高,试验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导轨的导向效果差、噪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其结构包括:
平行布置于竖直平面用于运行导向的两个环形导轨本体,环形导轨本体的上导轨面为直线形,环形导轨本体的下导轨面为船底形,且上导轨面和下导轨面的两端通过曲线段平滑过渡连接,下导轨面的直线部分与试验碾压路面平行;
用于支撑环形导轨本体的立板,立板位于环形导轨本体内部,立板的外轮廓固定连接环形导轨本体的环形内表面;
水平布置的两根轴管,两根轴管对称布置于环形导轨本体的前后两端,且轴管的两端反向延伸后向外固定穿出立板;
布置于两个环形导轨本体之间的围板,围板的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环形,围板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两个立板的表面,且围板和两个立板连接后围成用于填充减震材料的封闭空间;
垂直布置于两个环形导轨本体之间的隔仓板,隔仓板的相对两侧反向延伸后连接立板表面,隔仓板将封闭空间均匀隔断成两个独立空间,且两个环形导轨本体与隔仓板连接后的水平截面呈H形。
进一步,所涉及H形导轨还包括:对称布置于两个环形导轨本体外侧的侧翼。侧翼为长方形箱体,侧翼的一个侧面具有开口,侧翼具有开口的侧面固定连接立板;立板表面开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开设位置不超出围板与立板的连接范围,侧翼的内腔通过连通口连通封闭空间。隔仓板反向延伸后穿过立板连接侧翼内壁,且隔仓板将侧翼内腔均匀隔断成两个独立内腔;侧翼顶部开设分别连通两个独立内腔的灌装孔,侧翼底部开设别连通两个独立内腔的卸料孔。
具体的,所涉及立板包括平行布置的内立板和外立板,内立板和外立板的外轮廓固定连接环形导轨本体的环形内表面,围板固定连接内立板表面,轴管向外固定穿出外立板;内立板的表面开设连通口一,外立板的表面开设连通口二,连通口一的开设位置、连通口二的开设位置均不超出围板与内立板的连接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直线循环式加速加载试验设备的H形导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便于保证两侧导向的一致性,保证安装在加速加载试验设备时的加载稳定性;同时,下导轨面为船底形,提高了加速加载设备加载运行时的连续平稳性,降低了冲击,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2)另外,本发明的封闭空间和侧翼内腔可以填充减震材料,用于降低运行噪音,同时,封闭空间和侧翼内腔被均匀隔断为两部分后,可以分别填充减震材料,用于调整加速加载试验设备自身的质量平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