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21224.5 | 申请日: | 201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兰;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兰 |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23/28;C08L69/00;C08L29/04;C08K13/04;C08K7/06;C08K5/053;C08F10/06;C08F8/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52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包装袋 抗老化 制备 改性聚丙烯 聚四氟乙烯 丙烯菊酯 环境影响 聚苯硫醚 聚丁二烯 聚碳酸酯 聚乙烯醇 抗静电剂 抗氧化剂 可降解性 耐腐蚀性 热稳定性 四氟乙烯 整体原料 重量份数 甘油 苯乙烯 丙二醇 丙烯腈 丁二烯 固化剂 聚酰胺 碳纤维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聚乙烯醇3‑8份、丙烯腈5‑12份、丁二烯4‑15份、苯乙烯1‑5份、丙烯菊酯2‑5份、聚酰胺3‑7份,聚苯硫醚1.5‑4份,聚碳酸酯3‑6份,四氟乙烯2‑5份,碳纤维0.8‑1.8份,聚四氟乙烯6‑12份、改性聚丙烯6‑12份、聚丁二烯5‑8份、甘油0.4‑1.6份、丙二醇0.3‑1.4份、固化剂0.2‑1.2份、抗氧化剂0.3‑1.5份、抗静电剂0.6‑1.8份。本发明制作出的塑料包装袋,耐腐蚀性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有良好的耐久性,热稳定性好,并且可降解性较高,整体原料成本低,加工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袋是一种以塑料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生活中各种用品的包装袋,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常用的塑料包装袋多为聚乙烯薄膜制成,该薄膜无毒,故可用于盛装食品。还有一种薄膜为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本身也无毒性,但根据薄膜的用途所加入的添加剂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这类薄膜及由该薄膜做的塑料袋均不宜用来盛装食品。
国外对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包装袋有严格的法规,规定普通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不能用于装温度在50摄氏度以上的食物;食品包装上必须注明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规定,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塑料包装袋对身体健康危害巨大,并且传统的塑料包装袋抗老化效果较差,并且加工价格较贵,产量较小,针对这些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背景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采用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老化的塑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聚乙烯醇3-8份、丙烯腈 5-12份、丁二烯4-15份、苯乙烯1-5份、丙烯菊酯2-5份、聚酰胺3-7份,聚苯硫醚1.5-4份,聚碳酸酯3-6份,四氟乙烯2-5份,碳纤维0.8-1.8份,聚四氟乙烯6-12份、改性聚丙烯6-12份、聚丁二烯5-8份、甘油0.4-1.6 份、丙二醇0.3-1.4份、固化剂0.2-1.2份、抗氧化剂0.3-1.5份、抗静电剂0.6-1.8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聚乙烯醇8 份、丙烯腈12份、丁二烯15份、苯乙烯5份、丙烯菊酯5份、聚酰胺7份,聚苯硫醚4份,聚碳酸酯6份,四氟乙烯5份,碳纤维1.8份,聚四氟乙烯 12份、改性聚丙烯12份、聚丁二烯8份、甘油1.6份、丙二醇1.4份、固化剂1.2份、抗氧化剂1.5份、抗静电剂1.8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聚乙烯醇3 份、丙烯腈5份、丁二烯4份、苯乙烯1份、丙烯菊酯2份、聚酰胺3份,聚苯硫醚1.5份,聚碳酸酯3份,四氟乙烯2份,碳纤维0.8份,聚四氟乙烯6份、改性聚丙烯6份、聚丁二烯5份、甘油0.4份、丙二醇0.3份、固化剂0.2份、抗氧化剂0.3份、抗静电剂0.6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按份量进行称取聚乙烯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菊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碳酸酯,四氟乙烯,碳纤维,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丙烯、聚丁二烯将其加入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超声波加工,超声参数为频率22~25kHz、功率180W,持续15min,然后将原料进行充分破碎,破碎用80-120目筛网进行筛分;
S2,将步骤S1中加工后的原料与甘油、丙二醇进行充分的混合,加热至原料全部熔融混合,温度控制在240-320℃;
S3,将固化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分别加入之步骤S2中进行混合,混合过程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兰,未经周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1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