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最大化最小相位差值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0499.7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0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中;丁亚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H04B7/0408;H04B7/06;H04W16/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最大化 最小 相位 差值 混合 波束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最大化最小相位差值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现有方法模拟波束成形部分需要大量码本集合用于恢复终端发送的信号,导致复杂度过高,难以实现。本发明首先利用信道增益门限和阵列响应向量的相关特性,从模拟波束成形向量码本中筛选出能够提供较高信号功率的向量集合。然后利用模拟波束成形向量与主要传播路径阵列响应向量的相位差衡量用户间干扰,提出采用最大化最小相位差值的准则抑制最强用户间干扰。本发明利用信道增益门限从模拟波束成形向量码本中筛选出能够提供较高信号功率的向量集合,保证了较大的接收功率。本发明方法能够减轻用户间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同时保证较低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多用户系统降低干扰的方法,具体是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多用户系统中的一种基于最大化最小相位差值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现有的低频段频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用未被充分利用的毫米波频段可满足人们高速通信的需求。毫米波波长较短,有利于布置大规模阵列,提高传输频带的利用率。在多用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理论上可采用数字预编码获得最佳性能。但这需要每根天线连接一个单独的射频链路,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就需要大量射频链路,带来高功耗和高复杂度。为解决这个困难,通常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采用混合波束成形,其所需的射频链路数量远远少于天线数量。但是,多用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户间存在干扰。当干扰较强的时候,用户的通信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同时,降低干扰可能会导致接收功率较小。因此,需要在功率和干扰之间取得合理折中,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现有方法在多用户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面临着问题。基于波束控制的混合波束成形侧重接收功率最大化,不能有效抑制用户间干扰。基于施密特正交化的混合波束成形在有限精度的相移条件下不能有效抑制用户间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混合波束成形方法不能兼顾接收功率和降低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最大化最小相位差值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
本发明方法基于单个小区内,包含一个基站和多个用户的上行毫米波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阵列为均匀线性阵,且包含几十或几百根天线。用户为单天线。基站采用混合波束成形。基站端模拟波束成形码本有限。对任何用户而言,码本设置为有限个天线阵列响应向量的集合其中,c为实数,M为基站端天线数,为可实现相移器相位,即模拟波束成形角,限定模拟波束成形角的范围为[0,π)。为天线阵列响应向量,λ为载波波长,d为基站端相邻天线间距,j为复数,满足j2=-1。根据模拟波束成形矩阵WRF和信道特性矩阵H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计算数字处理矩阵表示WRF的共轭转置。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1、功率保证阶段:
计算每个用户满足功率要求的码本集合:基站模拟波束成形码本为有限,首先通过路径增益门限的设置,选出高于路径增益门限的路径,接着根据这些路径对应的波达角从码本中选择与其相位差值最小的向量形成每个用户的候选模拟波束成形向量集合。具体方法是:
1.1.计算路径增益门限:
用户k的信道向量为hk,Lk为路径数,αkl为相应的路径增益,为波达角;计算用户各路径增益模的均值并将其设置为路径增益门限εk:
1.2.计算满足功率要求的模拟波束成形向量集合:
对于用户k,首先计算选出路径增益模高于εk的路径,即满足|αkl|>εk,然后计算对应路径波达角与码本中,向量相位差的绝对值小于的向量,即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0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