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PCL-万古霉素抗感染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20041.1 申请日: 2018-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9395157A 公开(公告)日: 2019-03-01
发明(设计)人: 姚庆强;王黎明;徐燕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主分类号: A61L27/18 分类号: A61L27/18;A61L27/50;A61L27/54;A61L27/56;A61L27/58;B29C64/118;B33Y30/00;B33Y70/00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韩正玉;徐冬涛
地址: 210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万古霉素 骨组织工程支架 制备方法和应用 打印 抗感染 可控 环氧乙烷消毒 药物释放性能 聚ε己内酯 人体植入物 生物工程化 成型纤维 工程支架 挤压通道 加热系统 力学性能 熔融挤压 喷丝口 微结构 纤维束 基材 植入 拼接 成型 挤压 创伤 架构
【说明书】:

发明为一种新型的3D打印PCL‑万古霉素抗感染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化人体植入物,所述的工程支架以聚ε己内酯作为基材A,万古霉素作为抗MRSA药物B,将A通过熔融挤压成型式3D打印的加热系统升温变为液态C。在FDM技术挤压通道内,C逐渐降温的同时,与含有B的溶液在3D打印机喷丝口进行混合后挤压出成型纤维束D、通过纤维束D的不同层次与角度的拼接架构经23℃室温成型‑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后即得产物。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外形与微结构可控,力学性能可靠,药物释放性能可控,植入方便,创伤小、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PCL-万古霉素抗感染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生物工程化人体植入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导致的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破坏的治疗及感染后骨缺损的修复治疗。

背景技术

感染被定义为宿主组织与微生物局部浓度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般认为体内微生物超过105个每克组织或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存在即被认为存在感染。感染处理的宗旨就是提供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充足的血供、降低伤口细菌载荷以达到对局部致病菌的消灭,最终实现组织的愈合。在众多感染性疾病中,骨、关节的感染不仅是骨科常见多发病,而且受限于局部血液供应差、对细菌抵抗力低、抗生素渗透性差等缺陷,往往难以愈合,很多急性、亚急性感染最终迁延为慢性感染。

在骨、关节感染的治疗中,由于局部微循环差,生长因子少、活性低,细胞膜受体结构变化导致生长因子与受体之间失偶联,细菌还可能黏附在内植物部位形成生物膜导致内植物表面存在生物材料整合入周围组织与细菌黏附到材料表面的竞争等。同时,感染性病变对骨的侵蚀、破坏往往带来局部的死骨形成及骨缺损,甚至伴有皮肤、软组织的窦道形成,清创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往往导致患者严重的活动受限。因此,目前如何实现理想的局部抗生素释放,并在清创祛除死骨与感染性病灶后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长入一直是骨科临床与科研关注的重点。

目前的临床经典的治疗策略是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抗生素珠链植入法,但该方法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并会为病原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造成感染复发,而且没有骨诱导与骨长入性能,因此急需新的方法进行替代。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进展,近年来有多种新的工程化生物材料-抗生素复合支架作为抗骨感染修复材料在实验室被研究,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apatite,HA)-抗生素支架,磷酸钙水泥(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壳聚糖-抗生素复合支架,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PGA-PLA共聚物等人工类ECM材料-抗生素复合支架等,部分研究还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在支架上结合重组人骨形态生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生物活性因子以促进骨长入。但这些材料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1.HA、CPC等材料的脆性高、加工性能低,难以进行特定三维形态的加工与塑性,往往依赖于材料本身的三维构型;2.PGA、PLA等材料的生物活性低、弹性模量、拉伸强度、三维精加工方式上存在一定不足;3.目前尚缺乏对组织工程化支架材料的结构与成分进行精细调控的手段,故难以针对不同感染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感染)的用药特点,实现有效合理的药物释放;4.生物活性因子存在免疫排斥、病原体传播、过敏反应、潜在致肿瘤、致畸形可能性,生物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而且临床级的rhBMP-2、TGF-β等生物因子往往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每毫克的采购价就达到近千美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未经南京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0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