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折叠的炉内作业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9809.3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丁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闪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可折叠的 作业平台 折叠板 可转动方式 炉内 相邻支撑杆 轴向延长线 快速展开 升降装置 作业效率 炉子 折叠 炉口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炉内作业平台,包括与外部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第一部件上通过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轴向延长线交于一点,所述相邻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折叠板总成,所述折叠板总成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可转动方式连接。本发明能够将支撑杆与在折叠板总成快速展开形成一个作业平台,减少了作业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本发明能通过折叠,从面积较小的炉口进入炉子内部,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内作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炉内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大型焚烧炉是常见的一种焚烧设备。焚烧炉需要定期对炉子内壁进行清理或者维修作业,以保证焚烧炉的正常工作。由于大型焚烧炉高度较高,作业人员需要在炉子内部搭建架子进行作业,这种作业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大型焚烧炉的高度较高,需要搭建很高的架子才能使作业人员能够接触到炉子的上端部分,作业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搭建架子,使得整个作业过程比较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对大型焚烧炉内壁进行维护或者施工作业时往往需要搭建架子,使得整个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炉子内部快速展开、并能在外部升降机械的配合下在炉子内部进行升降的一种可折叠的炉内作业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折叠的炉内作业平台,包括与外部升降装置连接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第一部件上通过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轴向延长线交于一点,所述相邻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的折叠板总成,所述折叠板总成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可转动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部件其连接作用,用于将作业平台与外部升降装置相连,使得作业平台在外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能够进行升降,完成焚烧炉上部区域的作业。所述支撑杆起结构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折叠板总成,使得支撑杆与折叠板总成在展开使能够形成一个容纳作业进行作业的作业平台。所述折叠板总成设置在支撑杆之间且与支撑杆通过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使得支撑杆与折叠板总成能够同时进行折叠和展开,缩短了作业前的准备时间,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本发明在折叠状态时,体积小, 能够从面积较小的炉口进入炉子内部,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板总成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折叠板,所述相邻折叠板之间通过可转动方式连接。所述折叠板之间通过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通过折叠板之间的相互转动来实现折叠板总成的折叠和展开。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板为扇形板状结构,构成同一个折叠板总成的折叠板圆弧中心重合,所述相邻两个折叠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前端设置有用于保持平衡的稳定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稳定部件包括可沿着支撑杆轴向移动的滚轮架,所述滚轮架上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所述稳定部件通过滚轮与炉子内壁接触使作业平台保持平衡,防止平台倾斜。所述滚轮架能沿着支撑杆轴向移动,使得稳定部件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炉子。通过滚轮与炉子内壁接触能够有效减小与炉子内壁的摩擦,从而起到保护炉子内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中心柱上设置有与支撑杆连接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外部升降装置连接。所述连接部可以是吊钩、吊环或者其他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安装部的圆周方向上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杆的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支撑杆定位的限位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可折叠的限位杆,所述相邻限位杆之间连接有限位绳。所述限位杆与限位绳在展开状态时在作业平台上形成一个围栏,对作业者起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闪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闪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9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