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9778.1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5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金小康;胡锦华;万军民;胡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9/00;A61K47/04;A61K47/58;A61K47/59;B82Y20/00;B82Y2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石墨 药物载体 光热治疗 聚多巴胺 磁靶 磁热 制备 四氧化三铁 影响实验结果 聚乙烯亚胺 磁场作用 高效快速 患病部位 近红外光 纳米微粒 实验过程 细胞产生 正交磁场 氨基化 光热 癌细胞 靶向 制药 修饰 杀死 照射 | ||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以氟化石墨为原料制得部分氟化石墨烯,再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和聚多巴胺修饰到氟化石墨烯中,最后得到四氧化三铁‑氟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聚多巴胺,作为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本发明将氟化石墨烯和聚多巴胺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热性能,同时可以在通过磁场作用,靶向到达患病部位,然后在正交磁场和近红外光照射下高效快速杀死癌细胞。该方法制备的纳米微粒将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载体,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治愈率低而复发、死亡率高。全球癌症的自2008年以来也呈上升趋势,而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大、作息饮食无规律、接触致癌因子机会更多等原因,癌症新发病例也呈现了一定的低龄化趋势。手术、放疗、化疗作为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这些方式都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给病人带来大的创伤及并发症,同时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容易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损害。
光热治疗是近些年较为新型的一种理想化的肿瘤细胞治疗手段,其原理为:采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红外光)照射注射入人体内部的特殊材料,其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到42℃以上,由于癌细胞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相对于正常细胞更弱,所以通过组织的升温可以使癌细胞的细胞结构被破坏,进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而应用于光热治疗的材料在具有良好光热转换率的同时,多为无毒、易于功能化的材料。同时磁性纳米微粒也被发现在正交电场中具有升温,从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光热-磁热联合治疗成为了研究者们去努力探究的问题。
目前,氟化石墨烯被发现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且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结果。而且具有其他碳材料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如:稳定的顺磁性,稳定的光致发光,氟在医学上特殊的功效),具有作为新型肿瘤药物的载体的潜在价值。但疏水性导致的生物相容性差,苛刻的制备条件以及繁琐的合成步骤等因素严重限制了氟化石墨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所以探究如何将氟化石墨烯应用于生物领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以氟化石墨为原料,制备出部分氟化石墨烯,再以氨基修饰四氧化三铁,后修饰到氟化石墨烯中,然后以聚乙烯亚胺为桥架将聚多巴胺和氟化石墨烯连接起来,最后得到四氧化三铁-氟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聚多巴胺,作为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本发明将氟化石墨烯和聚多巴胺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热性能,同时可以在通过磁场作用,靶向到达患病部位,然后在正交磁场和近红外光照射下高效快速杀死癌细胞。与单一的磁热或光热治疗相比,该方法制备的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同时能够产生更短的时间产生更高的热能,更加高效快速地杀死癌细胞。它将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载体,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和特殊的反应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磁靶向及磁热辅助光热治疗作用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g、mg和mL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9 g-18 g氢氧化钾粉末与3-4 g氟化石墨均匀混合,在氦气保护下加热至250-280℃反应1.5-2 h,反应终止后冷却到室温,倒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离心后,除去上层溶液,过滤洗涤多次,将所得样品于55-65℃下干燥10-12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9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