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9667.0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丽;陈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B19/12 | 分类号: | C03B19/12;C03C3/089;C03C4/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彭海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硅酸盐 制备 生物活性玻璃 混合溶液 洗涤处理 微纳米 生物活性玻璃颗粒 溶胶凝胶法制 制备方法工艺 尺寸均一 混合处理 颗粒粒径 生物活性 微纳米级 模板剂 钙源 硅源 磷源 煅烧 生产成本 沉淀 安全 保证 | ||
1.一种微纳米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模板剂和用于形成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硅源、磷源、钙源、硼源于醇的水溶液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合溶液;
待所述混合溶液发生沉淀完毕后,收集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按照如下方法配制:
将所述模板剂与所述醇的水溶液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将所述硅源加入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磷源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将所述钙源加入所述第三混合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将所述硼源加入所述第四混合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所述混合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处理的温度为600-7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处理是以5-10℃/min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与所述硼酸的质量比为(2~4):(2~5);和/或
所述硅源、磷源、钙源、硼源的质量比为(15~20):(1.5~3):(3~6):(2~5)。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包括十二胺、聚乙二醇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和/或
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和/或
所述钙源包括硝酸钙、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硼源包括硼酸、三氧化二硼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的水溶液所含的醇与水的(4-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包括乙醇。
9.根据权利要求1-3、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获得的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粒径为微纳米级。
10.根据权利要求1-3、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获得的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粒径为800-1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96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面玻璃制造系统和曲面玻璃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挡风玻璃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