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花丝纹样的茶壶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8039.0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浩泽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B44C1/18;B22C7/02;B22C9/04;B22C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丝 纹样 茶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茶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花丝纹样的茶壶的制备工艺,步骤一:利用电脑建模生产3D茶壶光身模型,使用3D打印出白树脂茶壶,形成初始茶壶;步骤二:花丝制备;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花丝图案,使用粘合剂粘附在步骤一中的初始茶壶的壳身表面上,形成花丝茶壶;步骤四:翻模形成硅胶茶壶模型;步骤五:成型腊茶壶制备;步骤六:倒模:将步骤五中的成型腊茶壶,按照现有的倒模工艺,制作成金属茶壶模型;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的金属茶壶模型进行开模,然后采用注蜡、倒模、执模、做旧、抛光,最终形成可流水生产的茶壶成品;它解决了茶壶表面花丝不能量产的问题,又不影响手工掐丝的美观效果,能够形成流水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花丝纹样的茶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往休闲的生活模式。喝茶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大爱好。泡茶则离不开茶壶。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嘴、流、腹、肩、把等部分。传统的茶壶采用泥土进行烧制,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但是传统的茶壶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茶壶的一般采用手工制作,速度慢,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以及流水生产,且使用不当时,易摔碎,导致茶壶损坏,不能再继续使用。另外有些金属茶壶在壶身上粘有花丝,但是需要纯手工制作,不能形成量产,导致成本高,价格昂贵,不利于市场流通,也性价比不高,没有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花丝纹样的茶壶的制备工艺,它解决了茶壶表面花丝不能量产的问题,又不影响手工掐丝的美观效果,能够形成流水生产;它具有操作步骤简易,能够形成流水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利于市场竞争。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花丝纹样的茶壶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利用电脑建模生产3D茶壶光身模型,使用3D打印出白树脂茶壶,形成初始茶壶;
步骤二:花丝制备,采用如下步骤:
(3)将二根素丝撮成一股,形成花丝基础线;
(4)根据事先绘制的纹样,掐成与纹样图案相同的花丝图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花丝图案,使用粘合剂粘附在步骤一中的初始茶壶的壳身表面上,形成花丝茶壶;
步骤四:翻模,采用如下步骤:
(3)用液体硅胶将步骤三中的花丝茶壶,灌注成硅胶模;
(4)硅胶固化后,用手术刀开模取出花丝茶壶,形成硅胶茶壶模型;
步骤五:成型腊茶壶制备:将固体青蜡加温形成液体青蜡,然后浇注在步骤四中的硅胶茶壶模型上,待青蜡冷却后取出,形成成型腊茶壶;
步骤六:倒模:将步骤五中的成型腊茶壶,按照现有的倒模工艺,制作成金属茶壶模型;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的金属茶壶模型进行开模,然后再采用注蜡工序、倒模工序、执模工序、做旧工序、抛光工艺,最终形成可流水生产的茶壶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的粘合剂为烯丙基树脂粘合剂、氨基树脂粘合剂、醇酸树脂粘合剂、改性树脂粘合剂、聚乙烯粘合剂、聚丙烯粘合剂或硅酸盐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浩泽,未经胡浩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8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售货机
- 下一篇:一种页岩岩心图像采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