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掘进机黏土输送泵纠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4863.9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史清华;黄志毅;何志辉;周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纠偏 黏土 掘进机 输送泵 泵送 掘进机壳体 泵送孔 反向作用力 偏转方向 泵入 土体 土体承载力 泵送压力 方位设置 预留孔位 姿态监测 多方向 可控制 孔位 加压 填充 垂直 滚动 监测 | ||
一种掘进机黏土输送泵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泵送孔确定:根据掘进机的偏转方向情况在掘进机壳体上选择与偏转方向同方位设置的预留孔位或者重新开设孔位作为泵送孔;(2)泵入黏土纠偏:通过输送泵从确定好的泵送孔处往土体泵送黏土,利用泵送黏土时的反向作用力对掘进机进行纠偏;(3)姿态监测及结束标准:在泵送黏土的过程中,及时监测掘进机姿态,姿态达到纠偏要求后即停止泵送。本发明采用输送泵向土体泵入黏土,不断加压填充,增强土体承载力,同时为掘进机壳体提供反向作用力,达到掘进机姿态纠偏的作用,该方法能够实现掘进机壳体滚动、水平及垂直等多方向纠偏,具有纠偏距离短,纠偏效果好,泵送压力可控制范围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掘进机黏土输送泵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施工中的掘进机(盾构机或顶管)受到地质、刀盘扭矩、掘进姿态的影响,掘进机壳体经常会发生偏转,继而管片也随之扭转,直接影响管片的安装质量,特别是横向高差扭转较大时会影响掘进机的正常掘进,或导致隧道轴线偏差过大,无法正常出洞。
现今广泛使用的纠偏技术有以下两种:
一、通过改变刀盘旋转方向,利用旋转产生的反作用扭矩将掘进机壳体进行旋转,达到旋转纠偏的目的。这种纠偏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纠偏效果一般,纠偏范围相对较小,约在0~20mm间,纠偏及时性非常重要;纠偏距离相对较长,在如过街通道或联络通道等短距离隧道的掘进中纠偏适用性较差。
二、通过掘进机壳体的注浆孔注入以砂为主的高比重抗剪切单注浆,利用压力使掘进机壳体旋转,以达到调整掘进机姿态和纠偏的目的。这种纠偏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纠偏效果差,纠偏距离长,注浆压力控制局限性大,如果注浆压力稍微过小,会达不到纠偏效果,如果注浆压力稍微过大又容易使地表隆起变形甚至击穿地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掘进机黏土输送泵纠偏方法,该方法采用泵送黏土的方式,能够实现掘进机壳体滚动、水平及垂直等多方向纠偏,具有纠偏距离短,纠偏效果好,泵送压力可控制范围大的特点。
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掘进机黏土输送泵纠偏方法,采用输送泵向土体泵入黏土,不断加压填充,增强土体承载力,同时为掘进机壳体提供反向作用力,达到掘进机姿态纠偏的作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泵送孔确定:根据掘进机的偏转方向情况在掘进机壳体上选择与偏转方向同方位设置的预留孔位或者重新开设孔位作为泵送孔;
(2)泵入黏土纠偏:通过输送泵从确定好的泵送孔处往土体泵送黏土,利用泵送黏土时的反向作用力对掘进机进行纠偏;
(3)姿态监测及结束标准:在泵送黏土的过程中,及时监测掘进机姿态,姿态达到纠偏要求后即停止泵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当掘进机前壳体往左偏转,后壳体往右偏转时,选择掘进机前壳体左侧孔位或者后壳体右侧孔位或者两者同时选择作为泵送孔;当掘进机前壳体往右偏转,后壳体往左偏转时,选择掘进机前壳体右侧孔位或者后壳体左侧孔位或者两者同时选择作为泵送孔;当掘进机前壳体有往上趋势,后壳体有往下趋势时,选择掘进机前壳体顶部孔位或者后壳体底部孔位或者两者同时选择作为泵送孔;当掘进机前壳体有往下趋势,后壳体有往上趋势时,选择掘进机前壳体底部孔位或者后壳体顶部孔位或者两者同时选择作为泵送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在进行黏土泵送的过程中,泵送压力要满足黏土泵送要求,确保黏土能够泵送至土体中,泵送压力不小于5MPa;黏土泵送量要求能够满足掘进机纠偏要求;一次泵送压力和黏土泵送量不能过大,避免过度纠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在进行黏土泵送的过程中,同时结合管片选型、铰接及分区油压措施,进行掘进机姿态纠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8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