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3381.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8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许静;连加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正压 污水 提升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包括压缩机、压力交换装置,压力交换装置下部配合设置污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器下部为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通过污水收集接头连接外部污水收集管,污水收集池上配合设置浮球,浮球上设置顶杆,污水收集池下部配合设置排污接头,排污接头与排放管一端配合连接,排放管另一端与排水系统的重力管道连接。上述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其采用负压驱动,开启、关闭具有延时性,时间可控,响应速度快,污水排放彻底,没有异味;在潮湿的环境中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深埋在地下,受到土中水和地下水的浸渗,因此,防潮防水和排水排污问题是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地下室通过污水泵排污,污水泵放在水中容易坏掉,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的技术方案,其采用正压驱动,开启、关闭具有延时性,时间可控,响应速度快,污水排放彻底,没有异味;在潮湿的环境中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压力交换装置,压力交换装置下部配合设置污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器下部为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通过污水收集接头连接外部污水收集管,污水收集池上配合设置浮球,浮球上设置顶杆,污水收集池下部配合设置排污接头,排污接头与排放管一端配合连接,排放管另一端与排水系统的重力管道连接;
所述的压力交换装置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第五壳体相互连接构成,壳体上方配合设置外罩构成缓冲腔;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弹性片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壳体上设置微动开启阀芯,微动开启阀芯左端与第一弹性片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弹性片形成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三壳体上设置与其左右密封滑动配合的出气杆,出气杆左端与第二弹性片固定连接;第三壳体、第四壳体之间形成高压腔,出气杆右端与第四壳体左右密封滑动配合;第四壳体、第五壳体之间形成第四腔体,出气杆上设置连通的进气孔、气体通道、出气孔,进气孔与高压腔连通,正常状态时出气孔与第四壳体密封配合,出气杆右移时出气孔与第四腔体连通;第五壳体上设置阀球及阀球腔,出气杆右端连接设置顶头,出气杆右移时顶头与阀球顶触配合,阀球腔与第四腔体连通;第二壳体上方设置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外接大气、内端连接第一腔体,第二壳体下方设置与微动开启阀芯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三壳体下方设置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三腔体连通,排放管与第二通道连通;第四壳体下方设置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与高压腔、压缩机配合连接,第五壳体下方设置第五通道,第五通道与阀球腔、排放管配合连接;第四壳体上方设置第六通道,第六通道连接高压腔、缓冲腔,第六通道上设置与缓冲腔气体交换的缓冲腔交接器,第六通道通过第九通道与第七通道、第八通道配合连接,第七通道上设置与缓冲腔气体交换的第二启闭时间阻尼器,第八通道上设置与缓冲腔气体交换的第一启闭时间阻尼器,第七通道与第三腔体连通,第八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
开启状态时,浮球的顶杆与第一弹性片顶触配合,关闭状态时,浮球的顶杆与第一弹性片分离。
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正压污水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放管管壁上设置射流喷嘴,射流喷嘴与第五通道连通,排放管腔体内设置鱼型夹膜,鱼型夹膜左右边长为一边长、一边短,受外部气压时鱼型夹膜中间上下膜片密封贴合,鱼型夹膜长管道的一端与排污接头连通,鱼型夹膜短管道的一端与排水系统的重力管道连通,鱼型夹膜与排放管管壁构成鱼型夹膜密封外腔,鱼型夹膜密封外腔通过外腔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二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3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