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宝石手机背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2495.4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8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沈荣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C30B15/34;C30B2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宝石晶体 蓝宝石 玻璃雕刻 蓝宝石层 保护层 背板框 石墨烯 改性组份 手机背板 蓝宝石层表面 可拆卸设置 耐磨性 依次设置 氮化硅 高纯度 可拆卸 碳化硅 氧化铈 氧化锆 改色 划痕 手机 涂覆 组份 喜好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蓝宝石手机背板,包括背板框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背板框内的高强度蓝宝石层、石墨烯保护层、玻璃雕刻层,所述石墨烯保护层涂覆于高强度蓝宝石层表面,所述玻璃雕刻层可拆卸设置于背板框内;所述高强度蓝宝石层(2)为高强度蓝宝石晶体材质,所述高强度蓝宝石晶体包括高纯度Al2O3、改色组份和改性组份;所述改性组份包括氮化硅或碳化硅以及氧化锆、氧化铈。该蓝宝石手机背板采用蓝宝石晶体制成,其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色彩丰富,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不易产生划痕;同时石墨烯保护层进一步可对蓝宝石层进行保护;而玻璃雕刻层可拆卸,可根据喜好设置,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材料领域,特别一种蓝宝石手机背板。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背板作为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质要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热性和介电性能。随着5G无线通讯技术发展,信号传输进入高频时代,手机天线将会采用阵列形式,要求背板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因而背板材料必须具有低反射率、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
目前手机背板材料包括金属、玻璃以及氧化锆陶瓷等,这些材料都有局限性。
金属背板:伴随着手机轻量化的步伐和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金属材料开始大量应用在了手机上。相比塑料,铝镁合金强度要高上好几倍,散热性能也好很多,随着CNC和压铸技术水平的进步,加工工艺不再成为金属渗透率提升的阻碍。但与塑料相同,镁铝合金硬度较低,不耐划擦和腐蚀,长期使用后机身表面会留下划痕。金属是导体,具有电磁屏蔽的特性,即使通过调整天线的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个问题,但还是会造成信号削弱等不良影响,该问题在即将到来的5G通讯时代将会愈发凸显。目前金属机身加工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机型。
玻璃背板:玻璃在手机的应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玻璃属于较早被应用于手机背板的材料,但手机作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跌落、碰撞、挤压等情况,而传统玻璃材料强度较低,在遇到上述情况时极易造成破碎或裂痕,在手机单价迅速飙升后成为了手机销售的阻碍,迅速被金属取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玻璃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新的第五代康宁玻璃在1.6米的测试高度跌落,完好率达80%。解决了易碎的问题,玻璃较金属材料的优势开始显现,由于玻璃受热软化的特性,加热易于加工成型,所以成本较金属大幅下降。另外玻璃对信号无屏蔽作用,方便手机设计时天线的布局。
陶瓷背板:出于对外观和质感的不懈追求,部分手机企业开始尝试用新材料制作手机背板,而其中最被看好的就是陶瓷。陶瓷高温烧结过程容易产生形变和裂缝,一旦烧结成型后,其硬度高强度低的特点给后续加工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众所周知,陶瓷硬度极高,因此精加工所需CNC工时远多于金属,且加工时容易造成损坏,良品率难以保证。但陶瓷有其他材料难以企及的优势,如耐磨、耐腐蚀、无电磁屏蔽、质感优异等,促使手机品牌厂商为陶瓷背板手机的量产做出不懈努力。
蓝宝石俗称刚玉,具有优良的力学、光学、热学、介电性能,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作为背板应用,蓝宝石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热导率特性,而且具有优良的透波性能:蓝宝石反射率较低、介电常数适中(9.3-11.5),介电损耗很低,高频条件下电磁波损耗很小。
直接采用蓝宝石作为手机背板仍有不足。纯的Al2O3(蓝宝石主要成分)是无色透明的且断裂强度为450MPa左右,而手机背板需要一定的颜色和较大的断裂强度,纯蓝宝石一般通过在表面进行处理变成复合材料来进行上色和改性,但这样处理会损失背板材料最重要的透波能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宝石手机背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24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