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11718.5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6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侯永神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凌衍芬 |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沥青 防水涂料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使用料斗作为涂布辅助工具,所述料斗包括具有固定容量的料斗本体和与料斗本体连接的手柄,所述料斗本体上部设有开口,前边设有使料斗被迫向上倾斜倚靠在竖直基面上的料口,用于涂布竖直基面,包括熔胶、装料和涂布的施工步骤。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能提高涂刷效率、节能环保、安全,且能有效维护施工环境整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料刷漆过程是施工工人用涂布器在包装桶内沾取适量的涂料,将沾取的涂料按需求涂布在墙体上,包装桶内装有较多的涂料,所以包装桶较重,为省力,施工工人通常将包装桶放于地面,待涂布器上沾取的涂料用完,再重新从包装桶内沾取适量的涂料来涂布墙体,如此反复操作来实现墙体的涂刷。
涂料涂刷时,由于没有专用工具对涂料余料进行置放,涂布器每涂刷1~2次就要到包装桶上沾料再重新涂刷,反复沾料和涂布导致涂刷时间过长,涂刷效率低。尤其对于粘度大、涂布温度高的防水涂料,在沾料和涂布过程中,涂布器上多余的涂料滴下造成涂料的浪费,且由于涂料的粘度大,滴落在地下的涂料清理难度加大,此外,由于涂布温度过高,涂布器上多余的涂料还可能掉落至施工工人身上而造成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能提高涂刷效率、节能环保、安全,且能有效维护施工环境整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使用料斗作为涂布辅助工具,所述料斗包括具有固定容量的料斗本体和与料斗本体连接的手柄,所述料斗本体上部设有开口,前边设有使料斗被迫向上倾斜倚靠在竖直基面上的料口,包括以下步骤:
S1熔胶:将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加热至温度为180-250℃,保温备用;
S2装料:取适量经步骤S1处理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至料斗本体中,一手把握料斗的手柄,并将料口向上倾斜倚靠至需涂布的竖直基面上;
S3涂布:另一手拿涂布装置从料斗本体的开口中沾取适量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再将涂布装置从开口出发到达料口,并往料口正上方的竖直基面上推涂,待沾取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用完,再次从料斗本体的开口中沾取适量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并重复推涂过程,待料斗中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用完,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直至竖直基面涂布完成。
优选为金属材质的料斗;料斗的容量和重量都小于包装桶,且料口贴靠竖直基面时,竖直基面分担了料斗的一部分重量,所以,涂布过程不会消耗施工工人太多的体力;料斗能放置适量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避免了施工工人反复从包装桶沾料和涂布的过程,从而短缩涂刷时长,提高涂刷效率。
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常温下粘度过大,需加热熔融,使其粘度变小,以改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流平性、成膜性等涂布施工性能,所以,步骤S1的加热熔融过程便于将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均匀涂布于基面上;熔融温度宜为180-250℃,此温度下熔融,既能避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因温度过高而分解,又能较快达到施工粘度,缩短熔融时间。
步骤S2中,将料斗的料口向上倾斜贴靠至需涂布的竖直基面上,使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向后流动并聚集在料斗本体的后部,此时料斗的重心也集中至后部,以防涂布过程中,施工工人前倾涂布或因料斗的重心不稳而把握不稳使料斗本体内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从料口流出;料斗本体内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集中至后部,以免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料斗本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模板退模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支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