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11491.4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0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华民 |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53/02;B01D5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状茶叶 膜载体 空气净化 滤膜 制备方法和应用 茶叶粉末 浆料 制备 茶叶 空气净化设备 有效净化空气 茶鲜叶原料 粉碎过筛 居室环境 物理附着 应用效果 纯净水 新用途 质量比 除味 基质 吸附 抑菌 增香 洁净 收益 环保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空气净化滤膜包括膜载体和物理附着在该膜载体表面的粉末状茶叶,膜载体和粉末状茶叶的质量比为1:0.2‑15;制备方法包括:取洁净无杂的茶鲜叶原料,粉碎过筛后加入纯净水,搅拌均匀得到茶叶粉末浆料,最后将茶叶粉末浆料通过物理方法均匀分散在膜载体的表面,干燥后即得。本发明提供了茶叶的新用途,将其作为空气净化设备中的功能性基质,具有天然、安全、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不仅具有吸附、抑菌、除味和增香的效果,能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居室环境,而且还能扩大茶叶的用途,增加茶农收益;所用原料易得价廉,制备方法简单,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材料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我国而言,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的污染(PM2.5)和有毒性的挥发性气体是主要的污染源。研究表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是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引发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最大化的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和异味,呼吸纯净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
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设备的核心净化部件大多由无纺布、HEPA网、活性炭过滤膜、光触媒滤膜等组成,可实现对空气中的粉尘颗粒、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的去除。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光触媒滤膜净化层在挥发性有机物净化过程中存在使用条件苛刻,需提供额外光源且净化效率低等缺点,而活性炭过滤膜等则存在净化效果差和净化效率低等缺点,实际应用受限。
茶叶是一种功能性植物,迄今为止,已发展到现有的六大茶类及其成千上万种茶制品,具体包括了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类;研究表明,茶叶具有多孔性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附除味功能,能有效的去除空气中的异味物质,且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芳香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抑制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作用,具有吸附、抑菌、除味和增香的功能。此外,茶叶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农作物,其种植面积范围广,遍布全国多个省份,也是目前解决山区茶农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茶树每年春季采摘的鲜叶是茶树最主要的经济价值所在,而在夏秋季节,茶树几乎没有产生有效的经济价值。
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茶叶在空气净化领域中的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粉末状茶叶具有良好的吸附、抑菌、除味和增香的效果,将其附着在合适的膜载体上,能有效吸附粉尘,净化空气,除臭增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包括膜载体和粉末状茶叶,所述粉末状茶叶物理附着在所述膜载体表面,所述膜载体和粉末状茶叶的质量比为1:0.2-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粉末状茶叶的粒度为300-1000目。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粉末状茶叶的原料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中的一种或多种。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载体的克重为35-180g/m2,孔径为0.1-5μm,孔隙率为35-90%。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载体为一层或多层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载体为蚕丝布、无纺布、纤维纸和聚合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载体的厚度为0.1-2.5mm。
本发明所提供的粉末状茶叶基空气净化滤膜可裁剪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状,以适合市面上不同型号的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等设备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华民,未经周华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导电亲水性MBR纳米过滤膜
- 下一篇:一种微孔膜热覆工艺





